首页 > 灵异恐怖 > 霸道总裁爱上穷女生 > 第345章 声浪过后,再踏征途

第345章 声浪过后,再踏征途(1/2)

目录

《时代先锋》节目播出后的一周,林宇的办公室电话就没停过。有寻求合作的企业家,有邀请演讲的高校,甚至还有出版社递来的出书邀约。助理将厚厚的日程表放在桌上,语气里带着难掩的兴奋:“林总,现在咱们公司的品牌关注度比去年参展柏林电子展时还高,中东那边的合作伙伴特意发邮件说,当地媒体都在转载您的演讲视频呢。”

林宇却在日历上圈出一个不起眼的日期,那是他答应陪苏瑶去分校参加天文观测台落成仪式的日子。“把下周的非必要会议都推掉。” 他合上日程表,指尖在 “出书计划” 上轻轻敲了敲,“告诉出版社,书稿可以写,但得等我把手头这个项目做完 —— 张工他们研发的新能源适配技术,下周要进行最后测试。”

话音刚落,技术部的张工便急匆匆闯了进来,手里攥着一叠测试报告,脸上的油光混着兴奋的红:“林总,成了!咱们的光伏储能系统在沙漠高温环境下的续航能力,比国际标准还高出 17%!刚才沙特那边的客户发来了加急订单,说要给他们的沙漠光伏电站全换上咱们的设备。”

林宇接过报告,指尖抚过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忽然想起三年前张工在沙尘暴里抱着设备哭的样子。那时他们的第一代产品在极端天气下频频出故障,张工带着团队在沙漠里守了整整四十天,晒得脱了三层皮。“通知车间,优先赶这批订单。” 他在报告上签下名字,“另外,给研发团队申请专项奖金,每个人都要重奖。”

张工刚走,市场部又传来消息:因为节目带来的热度,国内几家新能源车企主动抛来橄榄枝,想合作开发适配中东市场的车载储能技术。林宇看着窗外的阳光,忽然觉得那些曾经在沙漠里吃过的苦,都化作了此刻照亮前路的光。

苏瑶的海外分校也因节目热度迎来新变化。一位在迪拜做慈善的华人企业家看完节目后,主动联系苏瑶,提出要全额资助天文观测台的后续升级。“我小时候在沙漠里看星星,总以为那是老天爷撒的珍珠。” 电话里,老人的声音带着笑意,“现在的孩子该有更好的望远镜,看看宇宙有多辽阔。”

观测台落成那天,林宇特意推掉所有工作,陪着苏瑶站在操场上。孩子们排着队透过望远镜看火星,阿米尔举着画板,把红色的星球画成了戴着头巾的阿拉伯少女。“苏校长说,宇宙里的星星都有自己的轨道。” 他举着画跑过来,眼里的光比望远镜里的星光还亮,“就像林叔叔说的,人生没有标准答案。”

苏瑶笑着揉了揉阿米尔的头发,转头看向林宇。两人目光相触的瞬间,仿佛又回到了刚在中东扎根的日子。那时他们挤在租来的小办公室里,苏瑶备课,林宇改合同,窗外的风沙敲打着玻璃,却挡不住彼此眼里的光。

小宇的科研团队也没闲着。节目播出后,中科院的一位院士主动联系他们,提出联合研发下一代量子芯片。“你们在开源架构上的突破很有意思。” 视频会议里,老院士推了推眼镜,“现在国家在搞‘卡脖子’技术攻关,你们这股子不按常理出牌的劲儿,正是我们需要的。”

小宇把这个消息告诉团队时,实验室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那个曾经在专利诉讼里哭鼻子的实习生,如今已经能独当一面,他举着刚画好的芯片草图:“宇哥,咱们这次要让外国人看看,中国的芯片不仅能绕开壁垒,还能跑到最前面!”

深夜的实验室里,小宇对着电脑屏幕里的量子模型出神。林宇端着夜宵走进来,看见儿子眼里的光,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当年你妈总说我不切实际,非要在沙漠里卖光伏设备。” 他把热牛奶放在桌上,“现在想想,所谓不切实际,不过是还没找到属于自己的轨道。”

小宇转过头,忽然指着屏幕笑:“爸,你看这个量子纠缠模型,两个粒子无论离多远,都能感应到彼此。就像咱们一家人,不管在中东还是国内,心总在一起。”

节目播出一个月后,林宇收到节目组寄来的剪辑花絮。视频里,他朗读时,苏瑶和小宇在观众席偷偷抹眼泪的样子被特写镜头拍了下来。结尾处,主持人对着镜头说:“林宇先生让我们明白,所谓成功,不是赚多少钱,而是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