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挑战再临,齐心破局(1/2)
林宇的公司在国际市场拓展的征程中,虽说已与几家国际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可这不过是艰难跋涉的开端。真正着手落实合作项目时,难题如同潮水般汹涌袭来。不同国家间巨大的文化差异,宛如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横亘在中外团队之间,使得沟通成本直线攀升。在一场至关重要的跨国视频会议上,中外团队就产品设计理念与市场定位产生了严重分歧。国外合作方秉持着当地的消费习惯与审美标准,坚决要求大幅调整产品,这与林宇公司多年来精心打磨的设计思路大相径庭。
林宇坐在会议室里,眉头紧蹙,神色凝重。他心里十分清楚,尊重合作方意见在国际合作中至关重要,但公司多年积累的产品优势,亦是他不愿轻易舍弃的心血。他一边耐心倾听对方的诉求,一边在脑海中迅速组织语言,力求条理清晰地向对方阐述公司产品设计背后的逻辑,以及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广泛普适性。然而,由于语言表达的微妙差异和文化观念的巨大碰撞,双方沟通起来障碍重重。会议持续了数小时,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气氛愈发紧张,几乎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最终,林宇冷静地提议暂时休会,给双方团队一些时间重新梳理思路。
会议结束后,林宇雷厉风行,迅速召集公司内部的国际业务团队与产品研发团队。他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鼓励道:“这次的分歧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深入剖析对方的文化背景,精准把握当地市场需求,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满足合作方的要求,又能保留我们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尽管畅所欲言。” 此言一出,团队成员们纷纷打开话匣子,从产品外观的细微调整,到功能模块的优化升级,提出了许多极具建设性的意见。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林宇心中逐渐勾勒出一个折中的方案。
与此同时,苏瑶的工作室在持续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了新的困扰。随着工作室知名度的日益提升,独特的课程模式与创新的教学方法吸引了众多同行的关注。然而,一些不良教育机构并未选择通过自身努力创新发展,而是照搬照抄工作室的模式。一时间,市场上涌现出大量同质化课程,工作室在招生竞争中的差异化优势逐渐被削弱。更糟糕的是,部分不良机构为抢夺生源,恶意诋毁工作室,声称工作室师资力量平平,课程质量被夸大其词。这些负面言论在家长群体中悄然传播,致使部分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课外辅导机构时犹豫不决。
苏瑶得知此事后,心中怒火中烧,但她深知在这关键时刻,被情绪左右只会让情况更糟。她迅速组织工作室的骨干教师召开紧急会议。在会议上,她神情严肃地说:“我们辛苦打造的品牌形象正在遭受恶意破坏,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管。但我们不能以同样恶劣的方式回击,而是要用实力说话。我们要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提升教学质量,让家长和学员切实感受到我们的与众不同。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通过定期举办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等方式,邀请家长走进课堂,深入了解我们的教学过程,亲身体验我们的教学成果。” 老师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齐心协力,开始为工作室的品牌保卫战做准备。
小宇的科研团队在产品推广取得显着成效后,也陷入了新的瓶颈。随着市场对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团队原有的生产能力逐渐难以跟上订单的增长速度。实验室设备陈旧落后,生产流程繁琐复杂,已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的要求。更为棘手的是,由于订单量的突然暴增,原材料供应商在供货方面开始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时而延迟交货,时而供应的原材料质量波动,这给产品的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