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他是一个潜力股 > 第558章 军营夜里话乡村

第558章 军营夜里话乡村(2/2)

目录

有的人还提议,让养老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合作,定期给老人体检,组织志愿者陪老人聊天,慢慢就赢得了大伙的认可。

现在村里的老人,每天都乐呵呵地去服务站吃饭、下棋,再也不用怕没人照顾了。”

“海涛,你俩的事儿呢?是不是也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更进一步了?”

王亮忍不住追问,战友们都跟着笑起来。

海涛脸颊微红,点点头:“我对象不是你们想象那样,她不是村官。”

海涛的一句话,大家都愣了。

“大家都说你的对象是村官,既然不是村官,她是干什么的?”

海涛把对象的实际情况给大家说了。

“海涛,你小子可以呀!别看咱们是穷当兵的,竟然有搞经商的富婆跟着咱们,咱们也有的吹了。”

“王亮,咱们有什么催的?那是人家海涛有资本了。”

“海涛,快说说这次回去,你们两个人的关系有没有进一步发展了?”

班长听着他们的议论,插话说道:“那你们就是喜欢讨论这方面的事情,还是让海涛接着刚才的话题说吧!”

这时候,指导员欣慰地拍了拍手:“刚才我听海涛说了家乡的变化,这就是咱们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路通了、业兴了,更重要的是人心齐了、希望足了。年轻人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这背后是党组织的坚强引领,是一批又一批为民干事的党员干部,带着大伙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就像咱们在军营里,不管是训练还是执行任务,只要跟着党组织走,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夜色渐深,宿舍里的笑声和讨论声交织在一起。

大家听着海涛讲述的一个个鲜活故事,唯独就是王亮的精力不集中。

“王亮,你在想什么了?”

“指导员,我是多么渴望我的家乡,像海涛说的那样。”

指导员心里明白,王亮是来自大山深躯的一个孩子,全村十几户人家常年累月住在大山上,耕种土地全靠人拉肩扛,村里十几名孩子的上学,还要翻山越岭,行走十多里去读书。

“王亮,你不要气馁,有了共产党的好政策,在你退伍之前,你想象的愿望都能实现了。”

直到熄灯号响起,班里几个人还在小声讨论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