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澶州水患(2/2)
“是啊……”即便李继昌不说,孙延召也心里明白,若是百姓死伤惨重,流离失所,那必然是要有人担责的,通判也负责水利,那黄河决堤,恐难逃其咎啊。
可以姚恕的才能,最近暴雨连连,不应该无视泛滥的黄河水才对了,怎出现此等错误?他作为一州通判,更是明摆着替杜审肇背锅的,更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才是。莫非这其中还有什么隐情不成?可事到如今自己恐也爱莫能助,唯有晋王……
“走,咱们去晋王府!”
二人准备了一番,出发直奔晋王府。而到了府门,才得知今日王爷已被召入宫中,至今未归。孙延召与李继昌对视了一眼,心中不由地担心起来。
他俩还不知,朝堂之上因此事已争的天翻地覆。
赵匡胤坐在龙椅之上,皱着眉头听着台下的争吵。心里头却有些烦躁,此事说好办也好办,按照惯例,知州,通判等与水利有关联的一系官员革职查办,主犯斩首示众,以解民怨。可偏偏这知州是自己的亲舅舅……
“陛下,澶州水利治理想来是姚通判负责,这姚恕刚去不久,就出现这等大事,显然是渎职所致的人祸,还请陛下下旨召姚恕进京问罪!”
这时工部侍郎出列道:“陛下,澶州河水泛滥,正是姚通判主持救灾,若在此时把人召回,恐酿更大的损失,何不等水患结束,再行处罚。”
赵匡胤沉吟片刻,道:“赵卿,你说说该怎么办?”
赵普缓缓出列,沉着回道:“陛下,澶州乃北面要冲之地,断然不可乱,如今应尽快平息民众怨愤,杀渎职官员。而后再遣朝中有救灾经验的官员前往澶州,开粮仓,治水患。”
赵普此议一出,其党羽纷纷出列附议,言必称“当以姚恕之头,谢天下百姓”。赵光义冷眼旁观,心中洞若观火:“好一招一石二鸟。既断我臂膀,又欲将这治水之功与澶州之地尽收囊中。”
御座上的赵匡胤倒觉得可行,可若杀了姚恕,作为知州的舅舅安然无恙,恐会引人非议。他又问道:“皇弟,你也说说。”
轮到赵光义出列时,他面色沉痛,语气却异常坚定:“陛下,臣弟以为,当务之急是救灾而非杀人。 姚恕纵有万死之罪,此刻亦是最熟悉澶州情势之人。若此时锁拿回京,灾区群龙无首,酿成民变,谁来担待?臣恳请,遣一钦差,携天子剑驰援澶州,一为督其戴罪立功,全力救灾;二为彻查决堤真相!若最终查实确系人祸,再按律严惩,方能令天下人心服口服!”
赵匡胤听罢微微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