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人员选配,全部大学生!(2/2)
他们还没有形成固有的工作模式和思维定式。
全看陈宇凡这个所长,打算怎么去教他们。
相对那些老专家来说......
这些人更容易接受陈宇凡现代化的工业理念。
他们不会质疑,他们只会学习和接纳。
这反而是最适合陈宇凡的一条路,能够给他接下来的科研工作带来巨大的帮助和提升。
对于陈宇凡的这个想法。
工业部那边,当然是非常支持的。
赵长河等一众领导,在听完陈宇凡的申请后,几乎是立刻就拍板同意了。
陈宇凡主动要求要大学生,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这说明什么?
说明陈宇凡不光自己技术过硬,他还主动为国家考虑,在为华夏工业的未来培养后备的顶尖人才!
而且,从一个更实际的角度出发。
陈宇凡不要那些成名的工程师,这就意味着......
工业部不用从其他那些人手紧张的重大项目里,去强行抽调技术骨干了。
这本来就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毕竟这些项目也同样是国家重点,如果抽调走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工程师,一定会影响项目的进程。
而且...这人员分配也是个难题。
毕竟,谁家单位希望自己的人被调走啊!
这些高级科研人员,都是各家研究所的宝贝。
哪怕是工业部出面,想要弄走他们手下的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现在,有了陈宇凡这样的申请。
这些头疼的事情.......就都不用管了!
而且,这些大学生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以后是要挑起国家发展的大梁的。
他们现在一毕业,就能跟着陈宇凡这样的天才工作,比如能从这里学习到许多先进的工业知识和思想。
可以预见的是......
在十年后。
不!
可能只需要三五年之后。
这批人就成长为华夏工业体系里新生代的中流砥柱!
这对华夏工业的未来,有着莫大的好处!
工业部立刻就行动了起来,以最快的速度搜集优秀学生名单。
并将这份汇集了全国精华的名单,送到了陈宇凡的办公桌上。
陈宇凡也仔仔细细的翻看了这份名单,从中精挑细选,最终敲定了二十个人左右。
这些年轻人,将构成他个人研究所的第一批核心班底。
......................................
(卑微小作者求一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