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7章 三征高句丽(2/2)
打不过崛起的高句丽其实很正常。
本来杨广只需要派遣一员大将前往即可。
就算是战事不利,也不会影响大局。
可杨广当时为了证明自已,非要自已带兵前往,最后落了个大败的下场。”
当时韩擒虎和贺若弼虽然已死,但隋朝也并非无人可用。
无论是张须陀、周法尚还是来护儿,完全都可以担任大军的主帅。
“本来一次战败也无妨,毕竟隋朝的底子在那里摆着呢。
可杨广这个人性格十分的偏激,吃一堑不知道长一智。
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
结果双方正在僵持的时候,后方杨玄感掀起了叛乱。
杨广迫于无奈只能回师平叛,高句丽趁乱掩杀,杀死隋军数万人。
等平定杨玄感之后,杨广力排众议第三次征讨高句丽。
这个时候隋朝国内已经起义四起,然而高句丽国中也早已困顿。
最终高句丽王被迫请降,本来已经支撑不下去的杨广也干脆回师。
结果就是起义已经成燎原之势,想要镇压十分困难。
可以说就为了这么一个高句丽,杨广是把整个隋朝都给搭进去了。”
刘恒举手问道:“当初朕看到这段历史就觉得奇怪。
那高句丽明明占地不算广,为何杨广倾尽全国之力都拿不下呢?”
任小天失笑道:“先前我说了,高句丽位于辽东之地。
气候本就不利于长期作战。
杨广也不是傻瓜,于是选择夏秋之际进攻高句丽。
然而那会气候虽然不冷,但却赶上了雨季。
道路泥泞不堪,极大影响了进攻速度和物资转运。
再加上杨广不肯放权给
诸位想来都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就这么一层层请示下来,战机都被耽误了。
而且杨广大军虽众,但缺乏统一的调度指挥。
水陆两军将领争权导致爆发内讧,最终导致平壤战役失败。”
刘恒微微摇头。
内部都乱成这样,那焉有不败之理?
“仅仅是第一次东征,杨广就发动了仅一百二十万大军。
为了维持大军的用度,杨广又征召了二百余万民夫转运辎重。
而且为了建造战船,船匠日夜都泡在水里赶工。
等到战船建好后,许多人下半身都已经腐烂生蛆。
近乎一半的工匠都因此感染而死。
若再加上死于转运辎重的劳役民夫,那不下于数十万之巨。
其中耗费的粮草和辎重更是不计其数。”
曹昂听的咋舌不已。
自已父亲要是有这么富裕的家底,怕是早就把乱世统一了吧?
(曹昂还不知道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
李世民看向刘恒说道:“汉文帝可莫要小瞧了高句丽。
他们人虽比我们少,但却极为善战。
加上他们占据地势之利,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世民征讨高句丽虽有几胜,但却一直没能彻底消灭。
直到唐高宗李治时才趁着高句丽内乱之机将高句丽彻底灭亡。
连李世民都没能做到的事情,杨广就更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