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6章 技术鉴定结果(2/2)
接下来是蓝色布料碎片的鉴定。小杨将布料碎片放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下,仪器很快生成了布料的成分分析报告。“成分是聚酯纤维,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涤纶,这种材质很常见,广泛用于工装、运动服、窗帘等物品,没有特殊的品牌或产地标识,很难缩小排查范围。”
小孙拿起布料碎片,对着灯光自习观察:“你看布料的纹理,是平纹编织,边缘有明显的撕裂痕迹,撕裂处的纤维有磨损,说明不是新撕裂的,至少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另外,布料上沾有少量暗红色污渍,咱们检测一下是不是血迹。”
他将布料碎片上的污渍刮下少量,滴加鲁米诺试剂,在紫外灯照射下,污渍处并未出现典型的蓝色荧光。“不是血迹,可能是铁锈、泥土或其他污染物。” 小孙记录下检测结果,“这布料太普通了,除了知道是涤纶材质、平纹编织,没有任何能指向特定人员或场景的信息,基本没什么侦查价值。”
随后,两人将重点放在铁锹和泥土样本上。小杨用棉签擦拭铁锹头,取样后进行金属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铁锹头主要成分为铸铁,表面的锈迹成分是氧化铁,与普通民用铁锹的成分一致,没有特殊合金或加工痕迹,无法通过材质溯源找到购买者或使用者。
“再看看泥土样本,对比一下铁锹头上的泥土和尸体周边的泥土,看看是不是来自同一区域。” 小孙将两份泥土样本分别放在电子天平上称重,然后加入蒸馏水搅拌,观察土壤颗粒的沉降速度和分层情况。“从沉降分层来看,两份泥土的沙粒、粉粒、黏粒比例基本一致,都属于壤土,而且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pH 值也相同,说明铁锹头上的泥土确实来自尸体周边区域,这能证明这把铁锹大概率就是掩埋尸体时使用的工具。”
小杨补充道:“但光知道这一点没用,铁锹已经生锈严重,手柄上没有任何指纹残留,也没有刻字或标记,无法确定它的主人是谁。咱们查一下市区内近三年售卖这种型号铁锹的商家,看看能不能找到购买记录?”
小孙摇了摇头,打开电脑调出相关数据:“这种铸铁平口铁锹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型号,市区至少有 50 家五金店在售卖,而且大多是现金交易,没有购买者身份登记,根本无法追溯来源。除非能找到铁锹上的特殊磨损痕迹,与某个特定使用者的使用习惯匹配,但这难度太大了,短期内很难实现。”
两人又对铁锹手柄的磨损程度进行了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