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16岁卖唱出道,吓懵现场歌手 > 第598章 音乐网络

第598章 音乐网络(1/2)

目录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年轻助手全身心投入到“光河音乐网络”的建设中。他几乎每天都在与不同国家的音乐人、志愿者和技术人员视频通话,讨论网站的设计、直播功能的实现,以及如何让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在这个平台上轻松交流。

有人质疑他的计划过于理想化,甚至有人劝他放弃,说这样的跨国音乐交流项目需要巨额资金和庞大的团队支持,仅凭一个人和一块古老的玉佩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年轻助手并没有被这些质疑吓倒。他想起了那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想起了海边木棚里的那场分享会,想起了无数封来信中流淌的真诚与希望。

“如果没人开始,就永远不会有光河网络。”他在一次视频会议中坚定地对团队成员说。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被他的热情和信念打动。有人主动提供服务器支持,有人设计了简洁美观的界面,还有人制作了多语言的翻译系统。志愿者们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了“光河挑战”,邀请人们上传自己的音乐和故事,让更多人知道这个正在酝酿的项目。

就在平台即将上线的前一周,年轻助手收到了一个意外的包裹。寄件地址来自那个偏远小镇,邮戳已经有些模糊。他拆开包裹,里面是一本厚厚的乐谱,封面用彩色铅笔写着——“孩子们的光河”。

乐谱第一页夹着一封信,是那个女孩写的:

“我已经回到学校,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个音乐社团。我们每周都会去附近的孤儿院教孩子们唱歌弹琴。他们的声音虽然稚嫩,却像清晨的阳光一样纯净。这本乐谱记录了我们一起创作的歌,希望能成为光河网络的第一份礼物。”

年轻助手捧着乐谱,手指轻轻抚过那些歪歪扭扭的音符,仿佛能听见孩子们在阳光下放声歌唱的声音。那一刻,他更加确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正确的。

光河音乐网络正式上线的那天,世界各地的音乐人同时在线,分享着各自的旋律和故事。有人在雪山脚下弹着吉他,有人在拥挤的地铁里清唱,还有人带着孩子们在广场上合唱。不同的语言、不同的乐器,却都传递着同样的情感——希望与连接。

年轻助手站在摄像机前,向全世界的观众介绍了光河的故事。他谈到了那条看不见的河流,谈到了那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谈到了海边木棚里的分享会。最后,他播放了那首《光的延续》,邀请所有在线的人一起哼唱旋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