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残卷符号的回响(1/2)
周念真的指尖还停留在古籍修复台的玻璃罩上,尽管那卷唐代残卷已被送入恒温保存柜,视网膜上却仍残留着那些符号的残影。它们像是用银粉混合朱砂绘制而成,在泛黄的麻纸上游走,既非篆隶亦非梵文,更像是某种星图与卦象的混合体,每个符号的转角处都藏着细小的螺旋纹路,仿佛有生命般在记忆里缓缓蠕动。
“立刻通知紧急会议。”她对着领口的通讯器沉声说道,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时间管理机构的红色警报在走廊里次第响起,全息投影的通知在每个研究室的屏幕上炸开——这是近三年来首次启动一级研究响应,上次还是为解读玛雅历法中的时间断层。
十五分钟后,七位头发花白的顶尖学者已围坐在圆形会议桌旁。天体物理学家老李推了推下滑的眼镜,看着周念真投射在空气中的符号全息图,指尖在虚拟键盘上飞快敲击:“边缘的辐射状纹路符合公元750年前后的星图特征,但核心符号的拓扑结构从未在任何已知文明中出现过。”他调出数据库里的符号比对图,密密麻麻的字符在空气中排列成矩阵,却没有一个能与残卷符号完美重合。
语言学家陈教授将符号放大到占据半面墙,放大镜图标在某个符号的锐角处停顿:“看这里的收笔,有明显的楔形文字痕迹,但收尾处的波浪线又带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特征。更奇怪的是符号间距,完全符合斐波那契数列的比例。”她的指尖划过虚拟投影,那些符号突然在触碰下泛起淡蓝色的光晕,仿佛在回应某种召唤。
周念真按下暂停键,调出残卷的显微扫描图:“最特殊的是颜料成分分析。”屏幕上弹出的光谱图呈现出奇异的锯齿状波动,“检测到微量的锶-90同位素,这在唐代绝对不可能出现。而且符号下方的纤维层有轻微的放射性残留,像是被某种能量场长期辐射过。”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中央空调的出风口发出轻微的嗡鸣。时间历史学家王院士突然开口,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你们有没有觉得……这些符号的排列方式,像极了我们正在研究的时间节点坐标?”他调出机构的核心数据库,将一组代表时间裂隙的数字矩阵与符号投影叠加,令人震惊的一幕出现了——符号的螺旋纹路与数字矩阵的能量波动轨迹完美吻合,每个转角都对应着历史上的重大时间节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