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万能补丁胶水(2/2)
此刻,他的脑中只有分子结构、反应方程式和即将诞生的、可能再次小小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简单黑科技。
新的探索,已经开始。
尽管系统的光屏上清晰地罗列着“万能补丁胶水”的详细配方,从基础聚合物的种类、比例,到反应条件的温度、压力参数,一应俱全。
但理论和实践之间,总是横亘着一条名为验证的鸿沟,这条鸿沟,需要海量的实验数据来填平。
张尘深深明白这一点。
接下来的几天,他几乎将自己完全埋在了工作台前。
系统的配方更像是一张指向宝藏的地图,但如何避开途中的陷阱,如何一步步走到终点,仍需他自己摸索。
他想要的,并非仅仅是能够粘合物品的胶水,而是那种足以被称为“黑科技”的、颠覆常人认知的夸张效果。
这款胶水的粘合强度至少是现有最强商业胶水的十倍以上,固化速度更快,适应性更广,并且固化后接口具备惊人的韧性而非脆性。
这任何单一指标拿出来都足以领先业界,而他要的是全部同时实现。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成功,这款万能补丁将彻底改变人们对于修复的认知。
它或许能像捏合泥土一样,轻松将碎裂的瓷器恢复得光洁如新,承重能力甚至超过原物。
或许能让断裂的金属件在粘合后承受远超自身极限的扭力。
或许能瞬间封堵柔性管道的裂缝,并随管道一起形变而绝不脱落。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最初张尘按照配方精确配制的胶体液,虽然表现出了一些优异的初粘性,但远远达不到他预期的十倍效果。
要么是固化时间过长,要么是粘合处脆硬,稍一受力便再次断裂,要么是对某些特殊材质的粘附力不足。
“果然没那么简单!”
张尘看着又一次在拉力测试仪下轻易分离的金属试片,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
他没有气馁,这种情况本就在预料之中。
系统的配方提供了正确的方向,但具体的火候比如催化剂的添加时机、混合搅拌的速率和时长、环境湿度的微小影响等等,这些精妙之处,都需要他通过反复的实验来捕捉和掌握。
他就像一位最严谨的科学家,不断地调整着变量,记录着每一次微小的改变所带来的结果。
温度升高一度,固化速度加快了零点几秒,但韧性似乎有所下降。
搅拌时间延长十秒,混合均匀度提升,但可能引入了过多气泡影响最终强度。
就在这枯燥繁琐的试错过程中,张尘逐渐捕捉到了关键所在。
催化剂!
配方中提及了一种代号为K-59的特殊催化剂,其用量极少,仅占整体配方的0.5%左右。
但备注却明确指出,它是触发最终超强交联反应的关键钥匙,直接决定了胶水能否展现出那令人瞠目结舌的终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