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顺应请求(1/2)
重新立后并非小事,朝堂之上关于新后的人选朝臣们几乎吵翻了天。
推举安陵容或甄嬛的都不少,二人皆身处高位又都育有皇嗣。
不过不赞成立这二人为后的也同样不在少数,毕竟这二人原本都是汉军旗出身,祖辈皆是汉人,大清开国以来还没有汉女为后的先例,所以比起这二人,满洲出身的朝臣更倾向于重新选一位满军旗贵女入宫为后。
这个提议一提出却遭到以常宁为首的安佳氏族人及亲族的反对,常宁道:“何须再重新选满军旗贵女入宫?皇贵妃本就是满军旗出身,而且还是满军旗上三旗的正黄旗,安佳氏也是满洲大姓……”
自然常宁的话也是有人反驳的,反驳的朝臣道:“皇贵妃虽得蒙圣恩抬旗入了满军旗,但也终究改变不了她原本汉军旗下五旗出身的事实,也改变不了她并非满人而是汉人的血统。”
常宁也当即反驳回去,说“皇上既早已下旨为皇贵妃抬旗,令皇贵妃入满军旗皇贵妃便就是满军旗出身,难道大人是在质疑皇上的决定或是想抗旨不尊不成?”
说完常宁又点了几个被抬旗的例子,询问他们被抬旗了难不成出身还得依照以前的来算?
已经被抬旗的人自然是不愿意,因此也帮着常宁反驳。
之后朝堂上你来我往辩驳依旧热闹得紧,但最终也没辩驳出个结果来,倒是皇帝被吵得头疼得厉害,匆匆一句改日再议便退朝了。
说实话皇帝也没有下定决心要不要重新立后,重新立后非同小可说不定前朝后宫都会因此生出大的变数。
不过若新后人选单从安陵容和甄嬛二人之间做选择,皇帝自然是更属意安陵容的。
三阿哥进宫行刺皇后的事虽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与甄嬛有关,但皇帝就是莫名觉得这事儿绝对和甄嬛脱不了干系。
因为查到的证据隐隐绰绰和沈眉庄有些牵扯,自从安陵容与甄嬛嫌隙渐生后,她与沈眉庄关系也大不如从前,反而沈眉庄和甄嬛相交莫逆,沈眉庄的六阿哥体弱并无多大继位的可能,反而甄嬛的七阿哥身子骨强健,除去三阿哥自然对甄嬛和她的七阿哥更有利。
而甄嬛与沈眉庄皆与皇后有深仇大恨,说不得三阿哥刺杀皇后这事儿就是她们一石二鸟的计谋。
至于安陵容,皇帝从未怀疑过她,不说安陵容日日与他在一处压根儿不可能有算计的机会,就说她那过于良善的性子,莫说算计别人了,能护好自个儿不被算计就不错了。
有三阿哥的前车之鉴皇帝并不打算再扶一个算计觊觎着自己的位子的人上位,甄嬛的心太大了,一个贵妃之位已经算是顶天了。
当然除了不满甄嬛的野心,论情分皇帝也同样更属意安陵容。
至于另立满军旗贵女为新后,皇帝却是从未考虑过,一是安陵容已经是位同皇后的皇贵妃,若立新后必会视她如眼中钉,当时候新后入宫安陵容不知会受多少委屈,他不愿再立个新后压在安陵容头上;二是他自个儿这个身子……自从病好之后他的身子便出了点问题,他也再没留宿在除安陵容以外的嫔妃宫中,若立新后初一十五少不得要留宿皇后宫中……
因此若是一定要立新后,皇帝也只会属意安陵容,只是属意是一回事,真正下定决心立后便又是另一回事了。
而接下来发生的几件事却是叫皇帝彻底下定决心立安陵容为后。
先是慎贝勒突然求娶莞贵妃的亲妹为嫡福晋,后是朝臣们竟渐渐都开始推举皇贵妃为新后,连此前为立后之事在朝堂之上和常宁吵得不可开交的大臣们亦是如此。
朝堂上日日都有人在夸赞甚至是吹捧安陵容,直将她吹捧成后宫第一贤良淑德之人,当世妇女的典范,说她现在是贤妃,日后被册立为后也必定是贤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