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渣男神豪,我能看见欲望词条 > 第1172章:千古虐恋,浪哥经历活历史

第1172章:千古虐恋,浪哥经历活历史(2/2)

目录

“多谢东翁厚爱,小人定当潜心治学,唯有以笔墨酬谢,报答东翁的知遇之恩!”卢照邻将手中银票小心翼翼贴身收好,仿佛那不是银钱,而是重塑人生的火种。

林浪拍了拍卢照邻的肩膀:“你只需安心创作便是。孤看人很准的,日后文坛必有你一席之地。”

卢照邻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就此别过东翁,小人告辞!”

说话间,卢照邻又是一躬,这次行的是标准的躬身揖礼,双手拢于袖中,弯腰近四十五度,尽显门客对主人的尊卑之礼。

林浪低笑出声,语气淡然:“好。”

卢照邻转身离去时,他虽腿脚仍有些虚浮,却每一步都走得沉稳,背影挺直如松,再也不见方才被赶出平康坊时的颓唐狼狈。

孙艺贞带着父母走上前来,好奇地问道:“陛下,你为何对这个沉溺酒色的穷书生如此看重?”

林浪望着卢照邻远去的方向,轻笑一声:“璞玉蒙尘,只需拭去污垢便能重焕光华。卢照邻的才情,绝非池中之物,只是遭逢变故才一时消沉。”

“孤给他的不仅是银钱与机会,更是一份信任,这份信任,足以让他挣脱心魔,成为被后世赞誉的天才诗人。”

孙艺贞点头附和:“陛下慧眼识珠,想来这卢公子定不会辜负你的栽培。”

林浪望着卢照邻踉跄却坚定离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能为这位落魄才子点亮一盏前行的灯,也算不负此行。

不得不说,浪哥仁义。

孙艺贞好奇地问道:“陛下,此人写出过什么千古流传的诗句吗?”

“多了孤就不说了,只讲卢照邻在《长安古意》中的两句诗词,‘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孙艺贞似懂非懂地问道:“这两句词的中文解释是什么意思呀?”

林浪耐心地回道:“比目是一种鱼,据说这种鱼只有一只眼睛,必须两只鱼并在一起才能游动。”

“‘得成比目何辞死’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果能与心爱的人像比目鱼一样相依相伴,那么即使面对死亡也毫无遗憾和畏惧。”

“而愿作鸳鸯不羡仙的意思,是宁愿成为一对恩爱的鸳鸯,也不愿去追求虚无缥缈的神仙生活,很浪漫吧?”

孙艺贞听后,难言欣赏地笑着说道:“嗯,这两句诗是挺唯美浪漫的。可是,既然这个卢公子,对纯真爱情这么向往,为何会逛窑子喝花酒啊?”

林浪回道:“卢照邻含冤入狱之前,曾经在邓王府中任职,他跟随邓王李元裕迁徙于京城及各处任上约十年之久。”

“卢照邻在担任益州新都尉期间,曾与当地一位姓郭的歌女相恋,两人情投意合,卢照邻还准备为她赎身成婚。”

“然而,卢照邻新都县尉的任期结束后,按规定需回京城接受考核和新任命,他向郭氏许下尽快回来完婚的诺言。”

“两年过去了,郭氏始终没有等到卢照邻,因为卢照邻被武三思打压含冤入狱,仕途中断不说,甚至在狱中患上了风疾,他自顾不暇,根本无法兑现对郭氏的承诺。”

“但是一想到郭氏还在益州等他赎身成婚,卢照邻自己都混成了这么惨的鬼样子,便沦落到了破罐子破摔,觉得自己不配,也不想再耽误郭氏。”

孙艺贞听后,唏嘘不已地说道:“没想到卢照邻的境遇这么悲惨,他的爱情故事还挺凄美的。”

林浪继续说道:“史书记载,后来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游历至蜀地,在一家酒馆遇到了郭氏。”

“郭氏向骆宾王倾诉了自己与卢照邻的事情,称卢照邻走后音信全无,不守承诺没回来娶她为妻。”

“骆宾王听后,觉得卢照邻做事不地道,便替郭氏写了一首《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以郭氏的口吻谴责卢照邻的薄情寡义,大骂他是个始乱终弃的负心汉。”

“但卢照邻面对于骆宾王公开批评他的诗,并没有作出任何回应,任凭悠悠众口积毁销骨。”

“直到他40岁时不堪忍受病痛折磨,临终时,他爬行十里到颍水跳河自杀,绝笔诗裹着郭氏的锦帕。”

孙艺贞听后,略显伤感地说道:“如此说来,卢照邻是深爱郭氏,并非薄情寡义的渣男喽?”

林浪回道:“是啊,否则他怎么能写出那么深情的诗句呢?”

“更虐的是,在夏国益州旧地出土的唐代银盒里,考古专家发现了当年郭氏珍藏的七枚红豆,盒底刻着“照邻不归,红豆成灰”。”

“没想到郭氏对卢照邻的爱,也是刻骨铭心,此生不渝!”

孙艺贞听后感动不已,摇晃着林浪的胳膊央求道:“陛下,要不然你行行好,成全了这对千古虐恋的情侣,帮卢照邻把郭氏赎身带到长安,让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