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阎象建议 袁绍停战(2/2)
众人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袁绍坐在主位上,目光在众人脸上来回扫视,试图从他们的激烈争论中寻得一个万全之策。他的内心同样纠结万分,战与和,两种选择都各有利弊,每一种都关乎着自己的霸业与万千将士的生死,实在难以抉择 。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和反复权衡利弊后,袁绍最终接纳了阎象提出的建议:先行与朝廷讲和,暂时避开朝廷那如日中天的锋芒。袁绍心中十分清楚,当下自己本就深陷多线作战的泥沼,正同时与公孙瓒、吕布、刘备三方激战正酣。这三方势力,每一方都不容小觑,各自有着独特的优势与难缠之处。
若不是背后有世家大族在暗中牵线搭桥、出谋划策,凭借着他们在人脉、物资、情报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自己恐怕早就难以支撑,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败下阵来。更何况,公孙瓒英勇善战,麾下白马义从威震北疆;吕布武艺高强,麾下并州铁骑纵横沙场;刘备虽兵力稍逊,但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辅佐,又打着汉室宗亲的旗号,也招揽了不少民心。他们三方面和心不合,各怀鬼胎,若是能齐心协力,自己早已败亡,尽管如此自己周旋其间,也已经费尽心力。
袁术的突然身死,更像是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袁绍的心头上,令他心中涌起阵阵惶恐。袁术坐拥淮南富庶之地,兵多将广,实力不容小觑,可即便如此,最终还是落得个被斩首示众的凄惨下场。这让袁绍意识到,若是再加上风头正盛、锐不可当的马超三兄弟,自己的处境恐怕将更加艰难,甚至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想到此处,袁绍不再犹豫,下定决心,先与朝廷讲和。他深知,唯有先稳住局面,才能在这乱世之中,寻找新的契机,图谋东山再起 。
朝廷这边早就听闻了袁术兵败的风声,然而,由于马超的捷报迟迟未到,他们也不敢贸然行事,生怕先入为主地宣布命令,会陷入被动。可谁能想到,这边还眼巴巴盼着马超的消息,袁绍的求和使者竟先一步抵达。这一下,可彻底点燃了天子心中的怒火。
在天子看来,马超此番做法实在是胆大妄为,全然没把他这个天子放在眼里。袁术再怎么说也是一方诸侯,就算要处置,那也该由天子来定夺。正常且妥当的步骤应当是,先让袁术归降,彰显天子的威严与仁慈。而后,再暗中寻个恰当的由头,慢慢将其除去。如此一来,既能收获实际利益,又能让天下人都知晓天子宽宏大量、恩泽四方,维护住自己圣明的形象。
可马超他们倒好,直接将袁术斩首示众,如此简单粗暴的做法,不仅把自己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更是将天子与世家大族之间原本就微妙复杂的矛盾,一下子推到了明面上来。天子深知,世家大族在背后一直暗自较劲,试图掌控局势,马超此举,无疑是给了世家大族发难的借口。如今,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都在观望,天子不得不重新审视与马超等人的关系,思索着该如何挽回局面,平衡各方利益,稳固自己的统治 。
天子在宫中大发雷霆,怒不可遏地咆哮着:“马超这小子,真是狼子野心,全然没把朝廷放在眼里!擅自斩杀袁术,简直不把朕的权威当回事!袁术也是罪有应得,还有袁绍,若不是袁术已死,他们还在负隅顽抗,与朝廷作对!如今见局势不妙,便来请降,哪有这么便宜的事!”说罢,一脚踹翻了身旁的桌椅,瓷器摔碎的声音在空旷的宫殿中回响。
可发泄归发泄,天子心里也明白,此时不得不接受袁绍的停战。若拒绝袁绍停战求和的请求,无疑是向世家大族释放一个极为危险且极端的信号,让他们觉得天子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们。毕竟袁绍背后站着盘根错节的世家势力,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一旦不接受袁绍的讲和,就意味着要与这些世家继续全面对抗,这会让世家大族人人自危,产生强烈的危机感。他们很可能会抱团取暖,联合起来抵制朝廷,到那时,朝堂之上必定会掀起更大的风浪,自己的统治也将岌岌可危。天子在这复杂的局势中权衡利弊,深知此时只能暂且咽下这口气,先接受袁绍的请和,再从长计议,徐徐图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