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征镇安平之平安镇征(十六)(1/2)
待李忄隆的尸身被抬入勤政殿正殿,包括世子李皇页(左右结构?,读?gǎo),在内的李忄隆诸子已经等着了。见众人入殿,李皇页顾不得体统,立刻带着年龄最大的三个兄弟扑到李忄隆尸身上痛哭。
这时一直站在诸位王子身后的几个文官凑过来搀扶起年仅十岁的世子李皇页和他的几个兄弟。待片刻混乱后,李皇页诸兄弟让到一旁,与众人一同等待众人为李忄隆小殓。按照孙环吩咐,十几个中官待宫中卫士将尸体放在提前腾出的地方后,走过去替换,开始为对方李忄隆小殓。旁边不远处,放着一口精雕细琢的沙板,也不晓得孙环从哪弄来的。虽然是金丝楠木材质,却显得俗不可耐。
郑直不发一言,看着眼前的一切。这时一位绯袍文官凑了过来行礼“下官?礼?曹判书金勘代世子向中堂问安。”
郑直还礼“金判书,稍安勿躁。”言罢,不再理会对方。
齐安大君和金勘互相对视一眼,赶忙错开。金勘又向程敬行礼,甚至轻声攀谈起来。作为八道士林楷模,又执掌全国教化,金勘平日里一举一动都让人无可挑剔,今日却显得格外跳脱。
齐安大君则依旧默不吭声,只是将这些都看在眼里。不知不觉,感到身旁有人,他一扭头,是柳成龙,虽然对方神色有些疲惫,却并无不妥。对方立刻向他行礼,齐安大君同样还礼。因为场合不对,双方一切尽在不言中。
待为李忄隆小殓后,中官退到一旁。不等众人反应,郑直手持有些变形的金节越众而出,立于王座阶前。莽衣迎风,面对阶下众人肃然咨尔藩国臣工!今国步艰难,本官循祖制权宜安藩之例,请世子李皇页暂代庶务。待朝廷明诏抵达前,凡军国事皆用印,宗庙祭享仍依《洪武礼制》。”讲完看向世子李皇页监国世子当以《孝经》治丧,以《小学》莅事,经筵当学《孟子·梁惠王》篇。
谁都没想到郑直这个决定如此干脆,哪怕是最乐观的金勘都愣了,毕竟郑中堂可是邀请齐安大君同行啊。
李皇页却并未露出欢喜神情,扭头看向另一边颇为欣慰,甚至轻拭泪痕的慎氏,伏拜“下国世子李皇页叩恩。”
此时远处传来暮鼓之声,郑直当众从茄袋中拿出一块龙纹金牌悬于殿柱此乃大明王牌,暂充监国信物。待贵邦大王谥号抵日,当以金印易之。”
站在旁边的齐安大君瞅着那面悬柱王牌,神情沮丧万分,却心有所感。余光扫去不知何时,金勘站到了他的另一边。心中一紧,直身道“天使老爷圣明!小臣……愿为监国世子前驱。”讲完伏拜。其余众人如梦初醒,同样赶紧伏拜,山呼。
郑直肃立阶前,待众臣行礼完毕,正要开口,有人直身扬声道“国无长君,臣等恳请慎妃权听庶政,以安社稷。”
所谓的权听庶政,讲白了就是垂帘听政。不过朝鲜作为一个恪守儒家礼法的宗藩国,其“垂帘听政”(藩国称为 “权听庶政” 或 “帘前听政” )远不如汉代等朝代那样普遍和制度化,其出现需要满足极为严苛的条件。
比如君主幼冲,无法亲政。再比如,具备合法身份的大王大妃或大妃。再比如,朝廷重臣的联合奏请。最关键的还是要获得大明的认可。故而郑直刚刚的善意,就被有些人误读,甚至打算得寸进尺。
郑直面向世子拱手“《皇明祖训》载‘藩国嗣立,嫡长为先。年未及冠者,选贤臣辅政,毋令妇寺干权。’此乃大明定例,诸君欲违太祖成宪?”
金勘趋前欲言,郑直抬手制止“本阁唯知维护祖制。至于择选辅政、处置庶务……” 袖手退至香案东侧“此乃藩国内政,当由监国世子明断。”
十岁世子望向群臣,郑直微微颔首“请殿下宣谕。”
李皇页清声道:寡人依祖制...不用帘政。 转头对金勘等人道“军国事暂付司宪府与兵曹判书共议。”
慎氏一听,不喜不悲。显然,世子已经长大了。
百官也确实无话可讲,毕竟倘若郑中堂不支持往后权听庶政,那么旁人再怎么聒噪也无济于事。更重要的是,大伙都瞅出来了郑中堂要的是别添麻烦。否则,惹恼了六个人就可以横扫千军的郑中堂,指定没好处。
“本阁谨奉大明天子命,监守礼法。”果然,郑直也不用众人猜测,面对满朝文武道三日后本阁将具表奏闻朝廷,其间若有违制之事……”目光扫过众臣“监国太子自有法度。”
百官再拜时,郑直已退至殿柱一侧。此时张荣凑过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郑直扭头对一旁面无表情的金辅道“金大监辛苦一下,吉帮办他们到了慕华馆,使团不能乱。”
因为国变,再加上尚未举行郊迎礼,故而使团如今入住于城外西郊慕华馆。
金辅一听有些不愿意,毕竟如今乱贼还没有尽数伏诛,哪个晓得那些人会不会拿使团泄愤。这明显是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奈何如今郑直威名正盛,只好道“阁老恕罪,非是咱家推诿,实在是怕独木难支。”
“这样,让孙帮办和万舍人一同过去。”郑直想了想“金大监可以找兵曹判书,这原本就是他们的职责。”
金辅讲的确实也是实情,留守的田文胜怕路上不靖,这次派了田震带着十八名大汉将军沿途护卫孙环。而这些人,郑直可没打算派给金辅带回去。
看郑直心意已决,金辅无奈。只好怏怏不快的应下,带着孙环和不时回头的万镗退了出去。
待世子李皇页准备下令为李忄隆大殓时,一个绯袍直身道“臣刑参议崔世俊,启。殿下初监国,当效《春秋》‘除恶务尽’之义。请穷治乱党,虽潜鳞匿羽,亦当犁庭扫穴。”
李皇页并不反对,颔首:“依制付义禁府……”
又有一个绯袍直身道:“臣司谏院正言金湜冒死启,义禁府从事官金有谦亦涉案,且贼受朴元宗在义禁府多年,爪牙早已遍布!此等秽署,安能勘断奸宄?”
殿中呼吸可闻,世子犹豫片刻“着刑曹判书柳滨即日理事,许持金符调兵,遇抗格者……”孩童嗓音陡然转厉,“可射杀于阙前!”
郑直微阖双目,盯着对面的一群莺莺燕燕,始终无动于衷。
大殓之后,郑直整肃衣冠,向监国世子行天朝揖礼。十八名随同孙环而来的大汉将军名锦衣卫分列殿前玉阶,绛衣金铠在残照里熠熠生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