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征镇安平之平安镇征(三)(2/2)
虽然十七叔并未再讲旁的,可是郑墨瞧得出,对方已经开始为他考虑亲事了。有十七叔在,女方哪怕是无颜女,却一定出身名门。相比之下,有几分颜色的凤儿,也就算不得什么了“姑祖母依旧没有见侄儿,让人传话,讲叔父身负皇命,不必分心。”
郑直点点头“就这样吧。”他也不过是走个过场,这才让郑墨过去。毕竟要继续停留多日,再不过去拜见七姑母,就要惹人非议。而结果也果然如同郑直预料的,甚好。
低着头的郑墨却道“侄儿从赵家下人那里打听到,如今姑祖父的两个庶子都被姑祖母养在房内。而那两位生了孩子的小娘,在姑祖母来辽东的路上,就被打发了。”
郑直皱皱眉头,这路数听着跟赵崔氏的路数很像,心里更加不喜。显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姑母虽然在赵家被欺负,却也学到了赵家的真传“晓得了。”
郑墨退了出去。
之后两日,郑直在后院高卧,行辕门口却热闹非常。辽阳乃是辽东大邑,却无法和关内各城相提并论,再加上沿途厘金税卡,关内的好东西在这里十分抢手。同样的,在关外炙手可热的人参,鹿茸,东珠等稀罕东西,在这里却随处可见。
以至于使团启程前一日,金辅发现了张荣、程敬等人的疏漏“这朝鲜地处边陲,可紧靠辽东。这里的人参、鹿茸、东珠,他们也有,卖不上价的。”
刚刚大赚一笔的程敬和张荣一听,赶忙求教,就连来找二人散心的郑直也有些好奇“那这是不是亏本了?”
毕竟程敬等人从京师免税带来的紧俏货物,在这就都卖了。按照金辅的说法,同样的东西,拿去朝鲜至少可以翻三倍。
“那也不一定。”金辅是阉人,心眼小,却也更加心思剔透,立刻道“辽阳也有朝鲜需要的好东西,比如毛皮,尤其是貂皮。这东西在朝鲜是乃是四品以上官员首选,那的贵女同样十分喜欢。宪庙老爷时,一张貂皮在那不过值一把锄头,短短三十年,如今在那边可以换一头大水牛。”
张荣和程敬一听,顿时有了精神,赶紧跑出去备货。郑直对身旁同样心动的郑墨挥挥手,让对方也去占便宜。自个则接过递给金辅一根烟“辽东地方千里,咋也不该只有貂皮一种紧俏吧?”
“确实。”金辅拿出火镰为对方点上“不止貂皮,各类皮货都有人要,不过貂皮最多,再就是马和牛。”
“原来如此。”郑直点点头,马和牛这两样,确实并不适合。哪怕是驽马,一个成人驾驭,也足可日行数十里。而金辅讲的牛则不是普通的牛,而是水牛。除了可以耕地,水牛角乃是制作弓箭的上好材料。朝鲜几乎每次来朝贡,都要请求购买“听人讲他们人人都是神箭手,不知真假。”
“自然不是真的。”金辅知无不言“不过,对于弓箭,确也有过人之处。”
他原本并不想跟过来,奈何一朝天子一朝臣,内朝尤甚。按照王大监的意思,这次务必要全程唯郑中堂马首是瞻,却也要将对方的一言一行小心留意。金辅对此是无可奈何的,好在昨个儿从朱大监处看到了最新的朝廷邸抄。皇爷为闻喜伯郑虎臣重新赐婚,于五月成亲。似乎意味着,郑中堂这次终于平安落地了。
也因此,金辅才撺掇程敬在这销赃,然后又在今个儿‘无意中’发现了几人的错漏,好心指点。而郑中堂显然已经有所察觉,不过金辅也不怕,毕竟他又没有啥坏心思。
可金辅以为的,只是他以为的。如今郑直看谁都不像好人,故而对突然献殷勤的金辅非但没有放心,反而更加戒备。老话讲的好‘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一路金辅都是能躲就躲,能不开口就不开口,反而进了辽阳就全变了。先是前个儿挑动程敬等人滞留此地,跟着今个儿又跑出来充好人。郑直可不相信金辅是刚刚发现张荣和程敬犯傻,那么金辅图啥?先抑后扬,拉拢二人?
而经过这一阵观察,还有孙环提醒,郑直发现吉时和杨琮似也有不妥,很可能也是哪家派来监视他的。这让郑直怒不可遏,毕竟不提杨琮,单单吉时这厮,上个月还凑过来表示投效。结果一转眼,就成了旁人的棋子。只是想到他给刘健的那张纸里也有对方的名字,就释然了。果然是‘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二月二十八日一早,休整三日,精神饱满的赉诏使团启程。朱秀,郭振,张鼐等人再次率领一众文武相送。
面对朱秀请为辽阳留下墨宝的请求,郑直爽快答应,直接写了‘雄关如铁’四个字。
朱秀粗通文墨,顿时叫好。张鼐等人都是进士出身,也不得不承认,郑直的字着实功底不浅。郭振等人哪里看得懂,却立刻附和。一时之间,气氛热烈。
郑直谦虚几句后,与众人辞别,率领使团正式出发。
从辽阳出来时,使团的队伍再次扩充,都司派了东宁卫指挥一人,千户二人,百户八人率领军马四百骑兵护送使团。如此算上使团仆从,一共有近千人的规模,远远望去,遮天蔽日颇为壮观。
郑直却回望辽阳城,不免有些惆怅。没法子,他是出使,自然不能带着那两位锦炕招摇过市。于是就交给了朱秀代为照料,至于回来后要不要带回家……他还没想好。太太那里肯定不会有事,只怕消息传出去有碍观瞻。
不经意的抹抹嘴角,竟然又起泡了。奈何前方数百里除了军堡就是荒野,估摸着,这火只能到朝鲜才能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