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 > 第701章 袁公此言差矣!

第701章 袁公此言差矣!(1/2)

目录

“子翼啊(寇恂)!你可知光武年间,汝南旧陂岁修之费几何?当年秦国为什么在始皇帝驾崩后,瞬间分崩离析?

就是因为始皇帝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不知休养生息,在他有生之年,修驰道、修阿房宫、修骊山陵墓、修万里长城,让天下百姓都为他干活,最终导致民怨四起,各地叛乱不绝!”袁术突然脸色一正的说道。

“袁公此言差矣!秦始皇的这些宏伟工程如何能以屯田修渠相提并论?无论是驰道、阿房宫还是骊山陵墓、万里长城,天下的百姓都无法切身体会到这些工程的妙用。

即使驰道能让天下的物流畅通无阻,万里长城能阻碍北方的胡马南下。

真要有相同之处,还是秦国当年修建的郑国渠。

当时韩国所处的位置正好是秦国东出函谷关之后,进攻中原腹地的交通要道。

而且在秦国已经夺取了韩国的重镇成皋、荥阳后,韩国实际上已经处于灭国的边缘。

于是一出‘疲秦之计’出现,大规模兴修水利,让秦国一时间人力财力都被占用、消耗,是疲乏秦国、救亡图存的好办法。

而秦国所在的关中平原,当时还没有修建大型的水利工程,秦国在这方面几乎没有经验。

然而最终的结局袁公也应该知道,虽然参与修建郑国渠的民夫多达十余万人,耗时十年。

这十年间,秦国因为长期被郑国渠工程所束缚,无暇东出。

但是修建水利工程对于开发关中农业的意义,远远能够抵消掉对国力造成的消耗。

郑国渠绵延三百余里,灌溉农田四万余顷。

郑国渠建成后六年,关中平原成为天下最大的粮仓之一。

对这时的秦国来说,疲秦之计真正变成了强秦之策,郑国渠和都江堰一北一南,遥相呼应,秦国在占据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后,有了‘天府之国’的称誉。

郑国渠建成十五年后,兵精粮足的秦国东出,灭亡了六国。

无论是灾患之年还是秦国灭亡六国的过程中,军队至始至终没有出现过缺粮的情况。

无论是由蒙恬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还是王翦老将军率领的六十万大军南下灭楚,军队都没有出现过粮食短缺的情况。

即使四百年后的今天,关中的百姓们仍然因为郑国渠而受益无穷。”寇恂据理力争道。

袁术闻言,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良久,袁术再次出声道:“若真如子翼所言,在汝南郡内兴修水利,效仿当年秦国的郑国渠,确实收益大过损耗。

只是如今汝南郡颖水以东的地区被张角部将韩信攻占,我们如果不能将这块区域夺回,又如何能兴修水利,造福百姓呢?”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了,末将建议袁公派遣使者前往淮南,与张角联盟,共同治理汝南至九江这块地区,合则两利。

张角在淮南地区以符水免费治病救人,深得民心,更兼有善能用兵的韩信为帅,我们若与对方开战,绝非短期内可以拿下。

而南阳郡、汝南郡地处天下之中,若到时候,其他诸侯乘虚而入,我们将会腹背受敌,恐有大患啊!”寇恂直言不讳的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