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0章 迁都利弊(1/2)
综上所述,洛阳的“中和”特质使其成为政权平衡各方利益的理想选择,尤其在分裂时期,或王朝转型阶段。其价值不仅在于地理形势,更在于承载的文化正统性与战略灵活性,堪称古代中国的“平衡之都”。
虽然迁都洛阳有千般万般好处,但是,此刻的张富并没有立刻选择接受。因为这个任务还有一个非常大的困难点,那就是一个摆在眼前的前提条件——是否可以成功游说皇帝和所有大臣迁都呢?
现在的张富只是太子,虽然他权力无限大,但是这种事关国家社稷的大事情,还是待需要张鲁点头。而张鲁在益州生活了半辈子,可不一定会轻易点头迁都的,至少在天下没有平定的现在是不一定会同意的(张富猜测)。
至于那些大臣就更不用说了,许多人都是在成都深耕多年,都有了自己的关系网和布局网,现在让他们全部到新的城市,可能有些人会猛然接受不了。
然后稍微地方性质多一点属于地方官的大臣们,比如益州刺史李善长,现在国都在益州,那么李善长就是所有州刺史中最为显赫的一个,而且他还是真正意义做到了一个既是边疆大吏也是中央高官!
其他的还有蜀郡太守,成都令等等这些人,现在他们是国都所在地的太守,可能官职没有李善长那么高,但性质其实也差不多。若是迁都之后呢,他们可真就成为边缘地方的太守咯,这里外里差距可就大咯!
还有,迁都肯定还会有一大波势力阻挠——那就是蜀郡乃至于益州本地的世家大族。
之前说过,对于益州的世家大族,张鲁采取的是怀柔政策,他没有张富在雍州和司州的手腕那么硬。张鲁基本上和当地的世家大族修好关系,让步给一点利益,换取一个好的统治环境——这跟汉朝的政治理念几乎一样。
所以,益州的世家可是非常猖狂的,如果说司州只有一个一家独大的杨家在猖狂,那益州就是好几个比杨家小一些的小家族互相猖狂,那可是聒噪的狠啊。
也就是张富不经常在成都久住,回去成都时候也都是纯休息,不怎么工作,偶尔上个朝露个脸,刷个存在感。若是让张富经常在成都工作,和这些世家打几次交道,那以张富的爆脾气,是肯定忍不了的!
所以,在这个‘和世家之间的平衡关系’没有处理好的情况下,说要迁都,这些世家肯定不愿意,就算是硬气一点,强行迁都,那么这些根深蒂固的本土世家肯定也不可能走啊,大概率继续留在益州霍霍了,到时候恐怕都可能发生极端一点的情况!
别忘了,当年张富带人刚到蜀郡时候,益州本土东洲派系的那几个人庞曦、王商等人可是带头投降的!他们才不在乎谁来统治治理蜀中,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利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