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0章 五十年代吃饱喝足(17二合一)(1/2)
“二哥,你咋坐这呢?不冷得慌啊?”水淼一下班就见到陈和靠着文化馆外面的石狮子,百无聊赖地等着人,看到水淼过来了,陈和也站直了,用脚替了踢脚边的袋子:“鹤山公社的水库放水了,逮了不少的鱼,我给你们送两条来。”
陈和不是鹤山公社的,但是耐不住这人的人脉广,路子野,动不动就能寻摸点细粮什么的。
“我看你们的房子也关着,妈不在家啊,我就不进去了。”里面的人看着都是体体面面的,陈和倒是没有多自卑,就是觉得有点不自在,索性就在外面等着了。
“今天煤场那边有碎煤炭,便宜,还不用票,妈带着几个孩子去了,快回来了。”水淼将人带进院子,将那两条草鱼放在盆里,接上水,居然还活蹦乱跳的,可见这生命力顽强了。
“不等了,不等了,这天黑得早,也没有什么事,就是给你们送点鱼,妈那,我什么时候过来看她都一样。”陈和都没有进屋,到底就他们两个人了,水淼还是女同志,他还是要注意点影响才行。
说完就要走,被水淼赶紧拉住:“二哥,别急着走,好歹喝口水啊,不然我成什么样子了,连口热水都不给你喝。”说着也不给陈和婉拒的时间,直接冲了一碗糖水。“你先喝水,我准备点东西,你带回去。”说着,水淼利索从自已房间里的一个铁盒里取出两张布票,又从房梁上挂着的篮子里取出八个海鸭蛋还有一小包干瑶柱,接着把拿着风干鹅取下来,把两只鹅腿给剁下来了,看的陈和都心惊肉跳了,这弟妹大气是真的大气,就是他看着都有点觉得太大气了。
“这些吃的你和大哥两家分一下,这两张布票是之前听谷子说起过,特地给她攒的。”言下之意就是这布票都是给李谷子的,水淼也是人,自然有好恶了,给李谷子,她自然没有二话,但是给葛大妮,她就不乐意的。
“你看你,我过来一趟还连吃带拿的,回去了你二嫂肯定要说我的。”陈和看着有菜盘一样大的鹅腿,这是背部的肉都撕下来了,“给孩子吃,我们在乡下,逮个野兔不愁没有肉吃。”
“拿着,拿着,我这边不缺荤腥的。”这话说的倒是没错,水淼现在除了工作不说,有过交集的几个公社时不时的就会给她寄点特产,更不用说偶尔出差,那也是有福利的。
等到文化馆家属院的家属一溜烟回来的时候,天都快黑了,陈和早就走了。
方满福还是意犹未尽:“哎呦,要不是天黑了,还能再捡一箩筐,水淼,你看看,这青炭不错吧,我都是挑品相好的。”方满福一双手都是漆黑的,更不用说三个小孩了,简直煤炭堆里挖出来的一样。
水淼将刚刚陈和来过的事情说了下,也说了自已让他带了什么。安国一听,抬头看向房梁上的风干鹅,果然发现没有了两只鹅腿了,瘪着嘴,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了。
“憋回去!”水淼严肃地看着安国,已经五岁的孩子了,不小了,“你二伯前前后后给你带了多少东西了,怎么,还不能吃家里一只鹅腿吗?!再说,这鹅腿是给你了吗?”
方满福对这个小孙子自然宠溺,再加上这家属院里也是夸奖得多,带的安国的性子都有点独了,水淼自然不会放任不管。她平常和和气气的,但是脸拉下来,也是吓人的,安国硬是生生忍住了眼泪,不敢再哭了。他倒不是不舍得给二伯东西吃,就是猛然间有点心疼。
“好了,安国又不是没有良心的人,他之前还念叨让大伯二伯来城里玩的,小孩子嘛,有点护食也正常,你看他又没有躺地上打滚,比那谁谁家的不知道乖多少了。”也是水淼不再生气了,方满福才打圆场,这点她就从来没有拖后腿过,水淼教育孩子的时候不会去阻拦。
这也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水淼倒是真正面临着一个在当时看来有些“奢侈”的烦恼——她的稿费,因为《归山》《春溪》的出版和再版,加上之前的积累,她储存了一笔在当下堪称不小的数目。
纵然知道这钱数来路正,但是水淼丝毫不敢小看人性,她深知“树大招风”、“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道理,现在社会氛围正在悄然变化,平均主义的呼声越来越高,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和“个人主义”的批判时常见诸报端。过多的现金存款,在这个背景下,并非完全是好事,反而可能成为有心人眼中的靶子,带来不必要的猜忌和麻烦。
她改善家庭生活,给孩子们和婆婆添置了更暖和的棉衣、新鞋子,买了必要的书籍,手里的肉票就放不了第二天,偶尔也能通过关系,在特供商店用钱加上珍贵的糕点票买些高价点心给孩子们打打牙祭,但也就做到这一步了,比别人的生活稍微好一点,大家也觉得正常。但是太过了那就不行了。
但即便如此,存款数字依然在缓慢增加。这笔钱,该怎么用,才能既安心,又有意义?一个念头在她心中酝酿已久,此刻愈发清晰。
水淼想起了创作《归山》时查阅的那些沉甸甸的史料,想起了那些长眠于青山的年轻面孔,他们的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但他们的家人、他们的后代呢?是否也沐浴在阳光下,安心成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