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3章 量子通讯(1/2)
京师西山的冬夜,万籁俱寂。
书房内,黄秋平将那份关于涅盘计划的文件轻轻放回桌面,端着茶慢慢吞咽,一言不发。
李安然也没有发声,而是陪着老头喝茶,给他足够的思考时间。
“这份情报太重要了,安然。”黄秋平终于放下茶杯开口了,“如果属实,这不仅仅是金融战争,更是冲着我们的国本来的。”
李安然同样放下茶杯,从老头桌子上的烟盒里拿了一根香烟点上,喷着白烟说道:“所以他们才会选择香江作为跳板。国际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又是Rb最重要的离岸市场,一旦这里失守,冲击会直接传导到内地。”
“你们马岛准备如何应对?”黄秋平直视着李安然的眼睛。
“我们已经建立了相应的空头头寸,会在风暴来临前及时撤离。”李安然放下茶杯,“但我更关心的是,这场风暴过后,谁能掌握重建秩序的主导权。爸,我不奢求c国能在这场风暴中独善其身,但我希望至少能少流点血。”
黄秋平沉默良久,终于缓缓开口:“815型的蓝图,我需要请示。但量子通信的试验性模块,我可以申请先提供一套给你们测试。不过有个条件……”
“您说。”李安然的腰顿时直了起来。比起815电子侦察船,李安然对量子通话技术更是垂涎三尺。
“马岛需要成为我们在印度洋的眼睛。”黄秋平的目光锐利起来,“我们需要知道,在那片水域下,到底藏着什么。海影号遭遇的,恐怕不只是简单的电子欺骗。”
李安然会意地点头:“这也是我所担心的。那种技术……不像是任何一个已知国家的手笔。”
“还记得九十年代初我们在南海遇到的那些鬼船事件吗?”黄秋平突然提起一桩旧事,“渔船雷达上显示有大船靠近,肉眼却什么都看不见。等雷达信号消失后,海面上会留下奇怪的漩涡和电磁干扰。当时的调查报告列为绝密,但我依稀记得,其中一份附录提到过一个代号利维坦的计划。”
“利维坦……”李安然默默记下这个名字。
“更多的细节我也不清楚,那份报告的密级太高,我退休前也只是偶然瞥见过一眼。”黄秋平站起身,从书柜深处取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翻到某一页,上面用铅笔草草画着一个模糊的、类似蝠鲼的形状,“这是当时一个目击渔民画的,后来被证实与军方声呐捕捉到的某个不明水下信号特征吻合。”
李安然仔细端详着那张草图,心头一震……这形态与海影号失联前传回的那段模糊影像中的物体何其相似。
“看来……我们即将面对的敌人,比想象中还要古老。”李安然失声说道。
黄秋平合上笔记本,郑重地交给李安然:“这个你带走,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帮助。记住,安然,有些东西之所以被深埋,是因为它们太过危险。在揭开谜底之前,一定要确保自己有足够的力量承受真相。”
“晓得了,爸……”李安然有些被感动了,老头这个举动,严重来说就是泄密啊。
次日清晨,李安然一行低调离开西山。车队没有返回市区,而是驶向京郊一个戒备森严的科研基地。
在基地深处的一间实验室内,李安然见到了c国量子通信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潘教授。这位年纪比李安然还小了八岁的学者,对李安然的到来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李先生,久仰大名。”潘教授握着他的手,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你们在马岛建立的宙斯雷达网络,在信号处理算法上的创新,给我们团队很大的启发。”
“潘教授过奖了,我们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李安然谦虚道,随即切入正题,“关于量子通信的抗干扰性能,您认为它在面对高强度定向电磁攻击时,能保持多大的稳定性?”
潘教授将李安然引到一台正在运行的设备前:“传统通信依赖电磁波,容易被干扰和窃听。而量子通信基于量子纠缠原理,任何窃听或干扰行为都会破坏量子态,立即被通信双方察觉。理论上,它是目前唯一能够抵御你描述的那种电子欺骗技术的通信方式。”
他指了指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这套试验模块,我们实现了距离达十三公里的自由空间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通信 。这是国际上首次证明纠缠光量子在穿透等效于整个大气层厚度的地面大气后,纠缠仍然能够保持,为后续的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实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水木大学提出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方案,给我们提供了可应用于实际的系统。我们打算先在最远五百公里范围内实现稳定通信,然后计划通过中继卫星,实现全球覆盖。”
李安然仔细观察着设备的运行状态,心中快速权衡。量子通信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且建设成本极为高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