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青山少年 > 第2003章 精神未泯

第2003章 精神未泯(2/2)

目录

它就像一柄利剑,始终高悬于西荒众生头顶。

即便强如仓嘉和花想容,继承了荒天的部分力量,面对那口吞噬一切的幽泉,依旧感到无力对抗。

只能谨慎地封锁周边,严加防范。

不过,相较于北祁直面妖族主力的压力,西荒的处境相对要好一些。

毕竟西荒土地贫瘠,资源有限,环境恶劣,其价值远无法与富饶的南昭或北祁相比。

妖族即便野心再大,短期内也很难对西荒产生太大的兴趣。

纵观天下,各方势力似乎都在混乱之后进入了某种调整与恢复期。

战争的阴云暂时褪去,生存与重建成为了主旋律。

一切,仿佛都在不可逆转地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伤痕正在被缓慢抚平。

但,唯有那艘停泊在离江边仿佛被时光遗忘的云舟之上,那个肩负着最沉重命运的少年,依旧保持着原来的样子。

终日与书卷为伴,沉默寡言,偶尔望着江南发呆。

仿佛外界的一切变化,一切好转,都与他无关。

又或者,他看到的是那平静水面之下,更加汹涌更加致命的暗流。

---

自那日赵公明带来“圣山空了”的惊天消息,至今已悄然过去了两个多月。

这段时间里,北祁方面乃至一些依旧心系圣山的势力都未曾放弃过探查。

然而,结果却令人愈发心惊与困惑。

那上百名留守的圣山门人,上至可能隐世不出的宿老,下至普通的执事弟子,就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没有战斗的痕迹,没有仓促撤离的线索,没有求救的信号,甚至没有后续任何一人出现在世间的传闻。

他们就那样,在戒备森严拥有万载底蕴的圣山之巅,悄无声息地彻底消失了。

这完全违背了常理。

可现实就是,人,就是不见了。

圣山,那座曾经香火鼎盛被视为人族精神象征的巍峨山峦,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殿宇和无声诉说着诡异的寂静。

之前奉命护送南昭难民北迁的木凡等圣山残存弟子,在完成了艰巨的护送任务后,怀着最后一丝希望毅然返回了圣山。

然而,他们所见到的景象与赵公明手下描述的一般无二。

空山寂寂,杳无人烟。

就连后来逃难至圣山寻求庇护的那些来自万连山区域的百姓,也一同消失无踪。

不过,关于这些普通百姓的下落,倒是后来通过一些渠道大致查明。

他们似乎并未遭遇不测,而是被“找到”并护送回了位于万连山以北的他们原本的家园,那些如今已经臣服妖族的江南诸国。

由于姜家与妖族存在着不为人知的密切关系或协议,这些留在江南的人族百姓获得了一种奇特的地位。

他们与妖族以一种既共存又界限分明的方式生活着,谈不上多好,但至少暂时没有面临大规模的屠杀或奴役。

这种微妙的平衡,背后显然有着更深层次的政治算计和利益交换。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因为江南诸国的地理条件,妖族这是在拿他们当战略缓冲地带。

但这些,与人族无关。

而圣山的核心弟子们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惊、迷茫与搜寻无果后,逐渐分成了几派。

一部分人依旧不甘心,仍在四处奔波,打探任何可能与师门失踪有关的线索,誓要查个水落石出。

而另一部分弟子,包括木凡等人在内,在经过痛苦的挣扎与抉择后,选择来到了天中渡。

这里,是离妖族大军最近的前线,是未来一旦爆发大战最可能的首战之地,也是观察妖族动向的最佳位置。

他们选择来到这里,并非放弃了圣山,而是用一种更直接更决绝的方式来践行圣山教导他们的理念。

是的,圣山曾经犯过错,有过迷失与偏差,甚至一度沦为争权夺利的工具。

但不可否认的是,圣山的传承中,对于门下弟子的教导与熏陶,其核心始终未曾彻底偏离“正道”。

那种源自上古先贤的、守护人族、匡扶正义、拯救苍生的精神烙印,早已深深地刻在了一代代优秀弟子的骨子里。

或许正是这种精神传承,让这些年轻人在师门突遭巨变自身前途未卜的情况下,没有选择消沉遁世,而是毅然来到了最危险的地方。

他们很清楚,以他们如今的力量,或许无法改变大局。

但他们愿意站在这里,成为最早看见烽火、最早迎向冲击的那批人。

守护人族,拯救苍生。

这八个看似宏大甚至有些遥远的字眼对他们而言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用行动甚至用生命去履行的誓言。

天中渡的钢铁城墙之外,风雨依旧。

这些重新聚集起来的圣山弟子们,沉默地擦拭着佩剑,整修着法器,目光坚定地望向南方。

师门虽空,但精神未泯。

他们站在这里,本身就是一种宣告。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