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我的故事里有你 > 第737章 孝心价格

第737章 孝心价格(1/2)

目录

张桂兰坐在老旧的藤椅上,眯着眼睛望着窗外。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屋里,在水泥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手里捏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二十年前全家在县城照相馆拍的,那时候老头子还在,两个儿子都还年轻。

“妈——”

门外传来熟悉的呼唤声,张桂兰赶紧把照片塞进衣兜,脸上不自觉地绽开笑容。是大儿子建国和儿媳秀英来了。

“妈,我们来看您了!”建国提着箱牛奶走进来,秀英跟在后面,手里拎着两袋苹果。他们一左一右在张桂兰身边坐下,亲热地拉着她的手。

“天冷了,妈您这毛衣够厚吗?”秀英摸着婆婆的衣袖,语气里满是关切。

“够,够厚。”张桂兰笑着点头。

“不够就跟我们说,我带您去买新的。”建国拍拍胸脯,“您现在想吃啥就买啥,别舍不得花钱。没钱了给我们打电话,立马给您送过来。”

秀英接话道:“是啊妈,强强总念叨着想奶奶呢。您什么时候想去市里看孙子,一个电话,我们马上来接您。”

张桂兰心里暖烘烘的,连连点头:“好,好,我知道你们孝顺。”

厨房里,小儿媳李晓梅正切着菜,听见外面的对话,手里的刀顿了一下。她转头看了眼正在洗菜的丈夫建军,低声道:“听见没?又开始了。”

建军没接话,只是默默地洗着手中的青菜。

李晓梅心里憋着一股气。每次大哥大嫂来都是这样,提着一箱牛奶、两袋水果,坐在婆婆屋里说几句漂亮话,等吃饭时拍拍屁股就走,留下满桌的碗筷给他们收拾。平日里婆婆的吃穿用度,哪一样不是她和建军张罗的?上个月婆婆生病,她和建军连夜送她去医院,打电话想让大哥大嫂轮流陪护两天,他们倒好,一句“工作忙”就推脱了。等婆婆病好了,他们立刻带着孩子回来蹭吃蹭喝,临走还捎走了她刚灌好的香肠、腌好的腊肉。

最可气的是,婆婆就吃他们这一套。病好后见人就夸大儿子孝顺,说知道她病了,特地带着孙子回来看她。

“晓梅,排骨要现在炖上吗?”建军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李晓梅回过神,看了眼时间:“炖吧,不然来不及了。”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压下心里的不满。这么多年,她一直劝自己忍忍就过去了,毕竟是一家人,撕破脸对谁都不好。

饭菜做好后,李晓梅和建军把菜一盘盘端上桌。建国和秀英这才扶着张桂兰从里屋出来。

“哟,今天菜真丰盛啊!”秀英看着满桌的菜肴,笑着对张桂兰说,“妈,建军和晓梅真是贴心,知道我们来,特意做了这么多好吃的。”

建国已经拿起筷子夹了块红烧肉放进嘴里,连连称赞:“晓梅手艺越来越好了!”

李晓梅勉强笑了笑,没说话。

饭桌上,建国和秀英不停给张桂兰夹菜,嘴里还念叨着:“妈,您多吃点,补补身子。”

张桂兰笑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地说:“够了够了,你们也吃。”

李晓梅低头默默吃着饭,心里五味杂陈。她想起上个月婆婆生病时的情景。那天晚上婆婆突然发烧,她和建军急急忙忙送她去医院。建军第二天还要上班,她一个人在医院守了一夜。第二天她给大哥打电话,想让他们来替一天,秀英在电话里说:“晓梅啊,真不巧,建国这几天有个重要项目,实在走不开。你也知道,他在单位是骨干,领导都盯着呢。妈那边就辛苦你们了,等忙过这阵子我们一定去看妈。”

结果呢?等婆婆出院回家了,他们才提着水果来看望,坐了一下午,吃了晚饭才走。临走时秀英还说:“妈看起来好多了,我们就放心了。要是早知道妈病得不重,我们早就来了。”

想到这里,李晓梅觉得胸口堵得慌。她抬眼看了看丈夫,建军正低头吃饭,似乎对这一切早已习以为常。

饭后,秀英主动起身帮忙收拾碗筷,但被李晓梅拦住了:“大嫂陪妈聊天吧,我来就行。”

她知道秀英所谓的“帮忙”也就是做做样子,最后还不是要把烂摊子留给她。

果然,秀英顺势坐了回去,亲热地拉着张桂兰的手说:“那辛苦晓梅了。妈,我给您捶捶背吧?”

建军默默地帮李晓梅收拾着碗筷,两人一起进了厨房。

“你没事吧?”建军看着妻子紧绷的脸,轻声问道。

李晓梅把碗筷放进水池,声音有些发颤:“我能有什么事?习惯了。”

建军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

洗完碗,李晓梅和建军回到客厅,发现建国和秀英正在穿外套。

“要走了?”建军问。

“是啊,强强明天还要上学,得早点回去。”建国边说边整理着衣领。

秀英从包里拿出一个小药瓶递给张桂兰:“妈,这是给您买的维生素,记得每天吃一片。”

张桂兰接过药瓶,感动得眼眶都有些湿润:“你们总这么惦记着我。”

临走时,秀英突然想起什么似的说:“对了妈,上次带来的腊肉和香肠,强强可爱吃了,说是奶奶家的味道最正宗。要是还有的话...”

张桂兰立刻会意,连忙对建军说:“快去,把地窖里那些腊肉香肠给你哥装点。”

李晓梅站在一旁,感觉血往头上涌。那些腊肉香肠是她和建军特意去买的上好猪肉,花了一整天时间腌制、晾晒,本来是准备自己留着吃的。

建军看了李晓梅一眼,还是去地窖取了一袋腊肉香肠递给建国。

“谢谢妈!”秀英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那我们走了,妈您保重身体。”

送走大哥一家后,张桂兰还站在门口望着他们远去的方向,喃喃自语:“建国和秀英真是孝顺,每次来都给我带东西,还总惦记着我的身体。”

李晓梅终于忍不住了:“妈,他们提一箱牛奶两袋水果,走时带走的价值远超这个。我和建军平日里...”

“晓梅!”建军打断她,摇了摇头。

张桂兰似乎没听见李晓梅的话,依然沉浸在离别的感伤中:“秀英说下周末来接我去市里看强强,强强这次考试又得了第一名呢...”

李晓梅转身回了房间,关上门,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这么多年的付出,在婆婆眼里竟不如大哥大嫂几句漂亮话。她想起自己母亲说过的话:“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说的不如会装的。”原来真是这样。

第二天,李晓梅回娘家时跟母亲诉苦。母亲听后叹了口气:“你婆婆不是不明白,只是更愿意相信那些好听话罢了。人老了,就图个心理安慰。”

“可这也太不公平了!”李晓梅委屈地说。

“世上哪有绝对的公平?”母亲拍拍她的手,“你要么继续忍,要么就想开点,别把自己气坏了。”

回家路上,李晓梅一直在想母亲的话。她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忍下去,总有一天会爆发的。

接下来的几周,李晓梅开始留意记录家里的开支。她发现,仅这个季度,她和建军为婆婆买药、买衣服、买生活用品的花费就将近两千元,这还不包括日常的吃用。而大哥大嫂每次来提的东西,价值不超过一百元。

更让她恼火的是,有一次她无意中听到秀英和邻居聊天,秀英说:“我婆婆就喜欢我们去看看她,每次去她都高兴得不得了。其实老人很好哄,陪她说说话比什么都强。建军和晓梅虽然跟婆婆住一起,但不太会说话,婆婆反而不太待见他们。”

李晓梅当时真想冲上去理论,但还是忍住了。

周五晚上,建国打来电话,说明天要带强强回来看奶奶。张桂兰接完电话,高兴得像个孩子,连夜吩咐李晓梅明天多买些好菜。

第二天一早,李晓梅和建军去市场买菜。建军看出妻子心情不好,试探着说:“要不今天去外面吃?”

李晓梅没吭声。她心里正酝酿着一个决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