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拿人(2/2)
他不明所以,遂悄悄打开了柜子的一道缝偷看,结果就看见父皇一脸缅怀地环顾了殿中一圈之后,缓缓走到了母后的床榻上坐了下来。
父皇默默坐了一会儿,一脸哀伤地抚摸着母后睡过的枕席。
魏公公站在一旁,看起来很是担心,终于开了口,而说的全都是些劝慰父皇的话。
那时他才知道,父皇原来也跟他一样深深思念着母后。
眼前的父皇全没了高高在上的帝王威压,那失落痛苦的样子,看着就跟他失去心爱的狸奴时那般无二。
他从没见过父皇这副模样,那一幕真是彻底颠覆了他之前的所有认知,让他一时间即震惊又欢喜,也让他愈发好奇想知道更多。
于是他就那样静静躲在柜子里看着,他听到魏公公说完以后,父皇长长叹了一气,随后就开始回忆起了跟母后有关的点滴。
父皇说的很多都是他不知道的,他很喜欢听,渐渐就听入迷了,谁料听着听着,他便听到了父皇开始提起了徐家人。
“唉,朕知婉娘一直都觉得朕是在故意针对她的娘家人,至死都还在怨怪朕。婉娘生性善良,从不愿把她父兄想得太坏,如果婉娘的父兄都跟她一样,朕又怎会这般防着他们?
当初徐老祭酒还在的时候,徐家倒也没什么,可徐老祭酒一走,心不小,尤其是徐朔珩那人,有能力有手段,城府极深,以婉娘的性子,迟早就是被父兄拿捏的份儿。
前朝怎么亡的?不就是外戚把控君主,专权乱政给搞亡的吗?朕不提前防着,若朕有个三长两短,咱大齐不是就要步前朝的后尘了吗?唉,朕的苦心,婉娘为何就没能体谅呢?”
父皇还絮絮叨叨说了许多,可他当时早已听得呆住,满脑子只有这一段话在盘旋。
原来父皇不让他亲近徐家人,不是为了德妃,而是为了大齐。
他终于找到了答案,也对父皇和舅舅他们有了全新的认知。
之后随着他长大,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看着徐家人多年以来的低调,他不免就对父皇当年的判断逐渐产生了质疑。
结果今时今日他那亲舅舅的所作所为,却是完全印证了父皇当年所说。
所以姜果然还是老的辣!
回忆来到这里,太子心里最后的一丝犹豫已彻底消失无踪。
......
约莫一个时辰后,太子从御书房出来,紧接着禁军统领便带着一批人马出了皇城直奔徐府而去,与此同时还有内侍奉了皇命前往刑部尚书府中,将睡得正香的秦尚书硬生生给喊进了宫。
等秦尚书领了主审刺杀案件的旨意从御书房出来,那边厢禁军统领也成功将时沛捉拿了归案。
说到时沛,他本还胸有成竹地在徐府里头等着阿森回来报捷,谁料等着等着,等来的竟是一大群官兵拿着火把冲进徐府。
徐太史听说禁军统领过来拿人,脸色不觉一变。
看来今夜之事已经败露,虽不知其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又为何这么快就被捅到了皇帝那里,但对方此时要拿的只是时沛,可见他这个幕后主使尚未败露,事情也仍有可转圜之处。
他审时度势,飞快拿定主意,急匆匆赶到外院。
待看见禁军统领威武立在院中,他立即快步过去一番简单寒暄,随即便摆出一惯的温和姿态意欲从中周旋,试图用言语引导对方觉出这案子必有什么误会,好让其回去复命时,能下意识将这层意思转达给璋和帝知晓,不至于让风向一边倒对他不利。
然禁军统领虽是一介武夫,却也绝非什么莽夫,听音知雅的他当即在心中冷笑,随即就似没听懂般嗯嗯啊啊地跟徐太史打起了太极。
等手下将时沛押到跟前,他立即就礼貌结束谈话,行礼告辞离开,只是离开前还照圣意留下了一队人马守着徐府正院。
徐太史怔住,随即就指着那些侍卫,脸沉如水问道:“马统领,你这是何意?”
禁军统领友好笑笑,“太史大人,圣上说了,卫率将军遇刺关乎太子殿下安危,事态严重,此番证据又全都指向贵府的时管事,案子审理期间,恐还有相关细节需寻太史大人了解一二,故而在案子审结之前,还需辛苦太史大人暂留家中,随时听候圣上传唤。”
什么配合审案随时听候传唤?
这不就是变相软禁他吗?!
璋和帝还真是一如既往地提防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