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八旬瓶售覆州县,琉璃寻常入民家(1/2)
张萧则忙着将文人写的 “花露诗” 抄在纸上,贴在各个合作的杂货铺里。其中一首《咏川河花露》写道:“清露凝香驱夜蚊,一瓶能护半旬安。寻常百姓皆能用,不负良工一片心。” 百姓们看到诗,再加上用过的人口碑相传,买花露水的人更多了。
这日清晨,李正华带着伙计,坐着马车去开封城外的陈县巡查。陈县是新合作的县城之一,杂货铺的王掌柜早早就在门口等候。
看到李正华,王掌柜连忙迎上来:“李公子,您可来了!您这花露水,在咱们陈县卖得火极了!每天能卖两千多瓶,昨天还断货了,百姓们都催着我赶紧进货呢!”
走进杂货铺,李正华看到货架上的花露水只剩下寥寥几瓶,柜台前还站着几个百姓,正等着买花露水。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农,手里攥着五十文钱,对王掌柜说:“掌柜的,再给我来两瓶!家里孙子晚上总被蚊子咬,喷了这花露水,睡得香多了!”
王掌柜无奈地说:“大爷,真没货了,得等明天李公子的货送到才能有。您要是急着用,要不先买一瓶?”
老农连忙点头:“一瓶也行!一瓶能用上二十来天,等明天再买。”
李正华看着这一幕,心里满是欣慰。他对王掌柜说:“王掌柜,明天我让伙计多送五千瓶过来,再给您留一千瓶备用,免得再断货。另外,若是百姓有什么建议,您都记下来,告诉我。”
“好!好!” 王掌柜连忙应下,“百姓们都说这花露水好,就是希望瓶子能再结实些 —— 有些孩子拿着瓶子玩,容易摔碎。”
从陈县回来,李正华又去了其他几个县城,情况都差不多 —— 花露水供不应求,百姓们的反馈都很好。
傍晚时分,他回到开封,刚走进巷口,就看到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放着一个透明的玻璃瓶,有的装着花露水,有的装着醋,有的装着酱油,甚至还有孩子拿着空瓶子追跑打闹。
“大哥,你看!” 李正文指着一个院子里的妇人,“张大娘正用咱们的玻璃瓶腌蒜呢!她说这瓶子透亮,能看到蒜腌得怎么样了,比陶罐好用多了。”
李正华点点头,心里却突然有了一个想法:玻璃瓶原本是 “稀罕物”,能衬托花露水的特别。
可现在,玻璃瓶成了百姓家里的日常用品,豪绅权贵们怕是会觉得 “不够体面” —— 他们需要的是能区别于普通百姓的东西,是能彰显身份的 “稀罕物”。
回到四合院,李正华把自己关在西厢房里,翻出系统里的资料,开始琢磨 “高端花露水” 的方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