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一场血案(2/2)
只可惜你和姚大师都不在,他自己找了几个学弟,领着甚至出门去了……”
“去作甚”
张异好奇一问。
“据说,是去地方上查账……”
张异问到这里,便不再问了。
只是他并不知道,他们随口聊起来的这个学生,会让许多人坐立难安。
“大人……”
夜……
胡惟庸正夜读,仆人急忙赶来。
“什么事”
胡惟庸随口问了一句,并放下手中的书。
这么晚了,能半夜来找他的,肯定不会是小事。
果然,仆人回答:
“是户部的于大人,前来拜访大人您”
“户部有事”
胡惟庸脸色一变,让人赶紧将对方叫进来。
“胡相,有件事,我必须跟您汇报一下……”
“什么事,能让你半夜跑到我这里来”
胡惟庸抿了一口茶,等着对方说话。
“大人还记得江郎吗”
“江郎才尽的江郎不对,本相好像记得,是那个占了大便宜的春秋学院的小子……”
胡惟庸想起那个让他印象深刻的年轻人,问:
“怎么了一个小小的郎中,还能让你这个户部尚书过来”
“大人,别提了,春秋学院那些学生,就没有一个不惹人厌憎的,尤其是帮陛下审计的那些人,下官更恨不得他们早点死!
今日下官前来,是因为,江郎去了苏州……
他去查咱们的生意去了……”
胡惟庸道:
“你急什么,他一个小小的郎中,能查出什么事来
而且,你怎么确定他在查咱们
一个郎中出京城,去干什么,难道你不知道”
“属下一开始确实不知道,下官也是从别人口中才知道,江郎查阅了最近十年的账目!
虽然咱们的帐做得好,哪怕那些审计的人也没看出端倪!
可架不住这个会算账的家伙,一年一年地往下拔细节!
若不是他向左侍郎反应过这个问题,下官爷不会想起……
等下官反应过来往下查,他其实一直都在查咱们的账目!”
胡惟庸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随着对方的说辞,他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他们做事很小心,朱元璋这些年,因为贪腐不知道杀了多少官员。
后来大明的经济起来,尤其是日本那边开始送回来大量的白银,充盈国库!
朝廷在俸禄上,也不曾委屈了下边的官员。
贪腐的人逐渐减少,加上皇帝对锦衣卫权力的警戒,这些年死的官员才少了一些。
但朱元璋并不知道,胡惟庸一直在想办法从中搞钱。
而且他们行事小心,账目做得好!
又从上到下一条龙,将事情掩盖得严严实实。
凌说主持抓捕贪官的时候,老胡他们尚且没有被挖出来。
他被胡惟庸收买后,蒙上了锦衣卫的眼睛,胡惟庸他们敛财的速度,比起以前更快。
他需要钱,来团结一切能团结的人。
他本来以为,自己还能安安稳稳多赚几年钱!
谁知道出了这档子意外
若是真的被皇帝抓着蛛丝马迹,恐怕又是一个洪武大案了。
“胡大人,这件事背后,似乎有宫里的影子……
江郎前去,起码得到陛下或者太子殿下一人支持!
他此行真正的目的,下官都不知道。
若不是……”
“知道了!”
胡惟庸敲着桌子,轻轻点头。
“要是有点倭寇之类的意外,那就好了……”
他自言自语一句话,把于大人吓得脸色煞白。
胡惟庸在轻描淡写之间,已经动了杀机。
这位宰相,跟其他文官完全不同,他好像很喜欢用一些武力的手段,去解决一些事。
“大人,倭寇有是有,但现在都集中在北方。
咱们打下日本之后,他们早就无力南下!
想要栽赃给倭寇,似乎太难了……
而且,别看咱们在京城还是人模人样,真动起手来,咱们又哪去找人
且,胡相,那是钦差呀!”
“钦差那是要咱们明的鬼差,难道于大人您是想等着,锦衣卫来给你抄家灭门”
胡惟庸一句话,说得对方脸色煞白。
“可是,他身边,恐怕有陛下的人……”
“这件事就不是大人应该操心的事,既然你已经查出来账目不对,大人应该回去将漏洞填上才对……”
于大人闻言,露出悻悻之色。
“其他事情,本相自会解决!”
胡惟庸站起来,有了送客之意。
对方识趣,赶紧告辞。
等对方走了,胡惟庸找来仆人,吩咐几句:
“大人,那些武将,肯听我们的”
“不听,他们就能逃过陛下的屠刀,让他们动手,把人杀了,我自有办法……”
胡惟庸冷笑:
“分钱的时候他们有一份,出事的时候都想明哲保身了”
胡惟庸的脸上,出现一丝因为疯狂的狰狞。
“明日,你去一趟凌府,让凌说过来找本相。
他拿了本相这么多银子,也该为本相办点事了……”
……
几日后,皇帝和太子正在御书房议事。
突然,有份奏疏匆匆送来,朱元璋打开一看,脸色登时变得乌青。
他怒吼:“大胆!”
朱标抬起头,问:
“父皇,怎么了”
“前阵子,户部郎中江郎求见朕,告诉朕他在户部查账的时候,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
苏州府这几年的税收,似乎对不上,但他又没有太确凿的证据。
所以他倒查十年的账本,终于发现一丝端倪。
但因为无法定夺,所以找到朕。
朕给了他一个特许,让他带着人去苏州府查账……
而且,朕还给他配了两个锦衣卫过去。
谁曾想,他们在苏州还没查到点什么,就莫名其妙在路上被劫匪杀了……”
朱标闻言,也是脸色微变。
江郎他记得,也算是一个比较能干的官员。
一开始,他从春秋学院出来的时候,只是因为审计学和会计学得不错,被安排到户部当一个小吏。
身为罪臣后裔,哪怕是脱离了罪籍。
他想要当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老朱将他提起来,完全就是因为他能力出众。
而且,老朱也想将他立为标杆,成为制衡某些人的存在。
若不然,他一个郎中,如何能从皇帝手里拿到暗访苏州的命令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死了,死于流寇
大明这些年虽然不至于说在国境之内都平平安安,可在南直隶的地界,有流寇敢杀朝廷官员
朱标不信,朱元璋自然也不信。
“很好,很好!
都敢杀朕派过去的钦差了,这户部的水,看来比朕想的要深呀……”
老朱怒不可遏,御书房中也弥漫着杀气。
朱元璋是彻底怒了,他朝着外边喊:
“让凌说过来……”
从高见贤走了之后,凌说一直是负责审查官员。
不过自从上次的事之后,老朱虽然念了旧情,没有处置他。
但他自我放逐,低调做人,反而得了老朱一丝好感。
现在要干流血的勾当,朱元璋第一个想起来的,就是凌说。
“父皇,您先消消气……”
朱标站起来,主动安慰朱元璋。
“如今这件事还没有定论,您若是妄自大开杀戒,恐怕不妥!
若江郎真的死于谋杀,咱们自然要将他们绳之于法,可如果仅仅是意外,那又是另一回事!
父皇的愤怒儿臣理解,不过父皇,您也要想想最近朝堂中的局势!”
朱标的话,让朱元璋听进去了。
最近他跟文官集团的关系,用火药桶形容也不过分。
在这个敏感的关口,老朱也不想随意刺激其他人的神经。
“儿臣觉得,既然是账目出了问题,那就往账目上查。
就算要大开杀戒,也是有理有据。
至少,不能落了别人的口实!”
朱元璋杀人,何尝需要如此小心
但考虑到现实中的情况,他终归还是冷静下来。
“陛下!”
凌说来到御书房,跪在朱元璋面前。
“你带人,去苏州,去查江郎的死因!
朕给你一个权柄,只要是涉案的人,可以先拿下,再审问……
但,不可乱杀人,知道吗”
凌说神色不变,躬身说了一声是。
“臣一定不辱使命,不放过一个作恶多端之人,也绝不会冤枉一个无辜之人!”
他说完,告退。
老朱等凌说一走,又回头对朱标道:
“凌说去查的,是江郎的死有没有蹊跷。
可是关于他说的账目问题,咱们也要搞清楚。
不过锦衣卫的人,想要查账,大概就只是将人拉到诏狱用刑!
此事乃是莫须有之事,并不适用此法!”
朱元璋这些年隐约也觉察到,锦衣卫的权柄过大。
扩大化的审查贪腐,也会造成大量的冤案。
此事最大的问题在于,江郎自己也不确定他要查的东西是不是真的存在
朱元璋低头道:
“必须让人去户部审查账目,既然江郎暗着查不行,朕就明着去查。
朕倒要看看,是不是真有什么惊天大案,在等着朕!”
老朱的声音,杀气腾腾。
……
朝廷的动作很快,锦衣卫很快出现在户部门口,开始将账目一本一本带走。
不过,这次朱元璋并没有带走任何官员,而是安排人审查户部账目。
而另一边,凌说跟毛骧报告之后,便马不停蹄带着人,出了应天府。
宫里这动作,让许多人惶恐。
朱元璋的杀性,大家是心知肚明。
如果这件事有个蛛丝马迹,那影响可绝对比空印案大。
不过他们的求见,却被胡惟庸给拒绝了。
胡惟庸只留给他们一句话。
一切已经办妥当,让他们安心。
“老爷,他们走了!”
“凌大人出城前,托我给您带句话,这件事,他一定会办妥,让老爷放心。”
“知道了,下去吧!“
胡惟庸等下人离开,脸上才露出不掩饰的得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