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道门搬迁(2/2)
“佛门的动作越来越大了,甚至出现在了古荒道门之外。”
“或者说...佛门势力出现在了剑王城之内。”
“祀戎使,你一个负责算命的,没算出来?”
刑钺使说罢,看着祀戎使,表情古怪。
这不应该,按照以往,此事应当是祀戎使提起才对。
“咳,我怕。”
祀戎使理直气壮的回着。
“你怕?”
“怕什么?”
征伐使和刑钺使都有些好奇的看着祀戎使。
“算过一次安王之后,我什么下场,你们也看到了。”
“我现在有点心魔,怕再算到什么不该算的。”
“先让我缓缓,之后再来谈算命一事。”
祀戎使摆了摆手,哂笑了两声。
“......”
“......”
征伐使和刑钺使沉默了。
“不提这个了,你们对于佛门势力出现在这里怎么看?”
祀戎使把话题拉回正轨。
“剑王城换了个新城主,这个新城主看着还算懂分寸,不必太过在意。”
“不过佛门如此活跃,说明道佛大战也即将到来了。”
“你们什么想法。”
刑钺使说到后面,语气没了一开始的放松,变得凝重起来。
身为当时追随玉帝的那一批人,他们自然知晓道佛大战的残酷。
当下道佛大战可能再起,刑钺和祀戎都有些忧心忡忡。
“放宽心。”
“你们是不是忘了?”
这时候,征伐使放下酒壶,悠悠开口。
刑钺和祀戎都看过来,想听听他有何高见。
“我们现在是安王的拥趸。”
“换句话说,我们已经属于皇朝势力,而非道门了。”
“佛门要是对我们出手,就相当于对皇朝宣战。”
“那是自寻死路。”
征伐使的话,让二人回神。
对啊,他们已经臣服于安王了。
“所以,佛门不会,也不敢对我们出手。”
“不过,我确实有个想法。”
征伐使说罢,转而提起另一件事。
“什么想法?”
“我们的宗门,也是时候该搬迁了。”
“你是想...”
“对,搬到皇城去。”
“最好能建在王府之外。”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神鬼藏宗和太玄星楼同样在思虑此事。”
“比起佛门的威胁,我觉得这两势力威胁更大。”
征伐使也不藏着掖着,直言不讳。
“你说得对,特别是阴冥那家伙。”
“他一拍起马屁,那叫一个谄媚。”
祀戎闻言,立马点头。
刑钺想到阴冥当初拍玉帝马屁的模样,也是感觉如临大敌。
阴冥拍马屁的功夫有多强?
这么说吧。
他能把玉帝给哄笑了。
“我这就去准备搬迁宗门一事。”
刑钺说罢,连忙走出大殿,开始筹备搬迁宗门一事。
“我看看哪天动身好。”
祀戎说罢,走向天象台,打算开始占卜。
“阴冥...”
征伐使看着殿外天穹,眼神莫名。
当初阴冥一开始还不怎么看得起安王,被收拾了一顿之后老实了。
准确来说,阴冥不是老实了。
而是他臣服安王之后,就在搜集安王的情报,打算更好的了解对方。
了解对方之后,才能更好的投其所好。
算算时间,阴冥也该动了。
至于征伐使为何得知此事后还不准备,他实际上也在准备。
只不过不是准备天材地宝给安王。
古荒道门没那么富裕,征伐使的计划很简单。
神鬼藏宗前往皇城之时,他带队拦截,借用一下神鬼藏宗给安王殿下准备的秘宝。
都是同僚,神鬼藏宗送给殿下,和他们送给殿下,有什么区别吗?
没有。
而且他们实力高强,还能替神鬼藏宗保护好宝物,不被贼人抢了去。
他可是一片好心。
“就这么办,等他们回来了,跟他们商量一下计划。”
征伐使内心敲定主意。
虽然都是安王底下的势力,面对外敌之时也会团结一心。
但在平日里,安王底下这些势力,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彼此之间也会互相争斗摩擦。
就像轩辕白和九离不对付一样。
李君肃有什么事叫她们二人出手,她们自是会听命,一同出手的。
但不妨碍私底下打的你死我活。
就像战场上,白星灵可以看着穷奇耍威风,但一回来直接被白星灵丢锅里洗热水澡威胁一样。
“阴冥,借你神鬼藏宗宝物一用。”
征伐使一想到自己借了至宝,送给安王的情景,就下意识笑出了声。
......
神鬼藏宗
古荒道门准备行动之时,神鬼藏宗已经开始了搬迁。
阴冥的动作,比三位掌兵使想的要更快。
或者说,阴冥对他们的性格有了解,打算先人一步。
这些天,他一直在跟皇帝进行书信交流。
皇帝得知神鬼藏宗打算主动进入皇城,给安王护驾之后大喜。
虽然不是朝廷的免费牛马,但可以是修缮王府的免费苦力。
王府的修缮,实际上已经大体完成了。
但架不住世家和四方龙祖开卷了。
在大体之上,他们开始了精修。
就比谁用的料更珍贵,谁用的料更神异。
皇帝对于此那是喜闻乐见。
现在加个神鬼藏宗,那是刚刚好。
因为王府之后又可以扩建了。
皇帝打算扩张皇城了。
现在的皇城在其看来,有点太小了。
哪怕朝臣们,也不得不承认,皇城确实有点小了。
也确实需要扩建了。
“阴冥,我们的弟子都准备好了。”
阳灵这时候走过来,伸了个懒腰说着。
“准备好了,就可以启程了。”
阴冥这才收回视线说着。
“你这马屁是不是拍的有些太重了?”
阳灵看着天色,有些好奇。
神鬼藏宗这次要献给安王的至宝很简单。
那就是他们的宗门宝库。
“不会。”
“如果我说,比玉帝弥勒更加兴盛的时代开始了。”
“而安王,将会是这个时代的中心之一,你信吗?”
“我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