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 > 第554章 天下太平

第554章 天下太平(2/2)

目录

李星云没想到萧砚会先问这个,思索了一下,答道:「回陛下,战事平息得快,各地秩序恢复也算迅速。臣沿途所见,市集渐开,田亩得耕。尤其陛下推行新政,免除今岁夏税,勾销往年积欠,寻常百姓面上,确往多了许多,少了几分惶然。」

说到这里,他沉吟了下,思索道:「只是—地方上毕竞积弊已久,宗族盘根错节,朝廷触及他们的利益,暗中怨怼、阳奉阴违者,想来也不会少。「

「嗯。」萧砚也不意外李星云的见解,毕竟也当了一年的草头皇帝。「至清则无鱼。但只要大方向是对的,水流终究会冲刷掉泥沙。关键是,要让大多数百姓觉得,这日子有奔头。」

他说著,招手让李星云走到身边来,又道:「天下将定,刀兵渐熄。往后,不再是逞匹夫之勇、快意恩仇的江湖了。你如今有妻有女,肩上的担子便不同。安顿好她们,让小家安稳,才是为人夫、为人父的根本。「

李星云本正老老实实等著萧砚或可能考察其他军政见闻,骤然闻及这一番关乎家庭责任的言语,却是陡然一愣。

他下意识抬头看向身侧比他高出少许、年岁也略长几岁的皇帝兄长,心中一时百感交集,不知是何滋味,最终只是化作了一道复杂而又带著暖意的笑容,点头应道:「臣明白。」

「至于娆疆十二峒之事,」萧砚步履不停,语气依旧平缓,「李祎既已先行,你也不必急于一时。待家小安顿妥当,再去不迟。凡事,谋定而后动。」

李星云忙收敛神,恭声回道:「谨遵陛下教诲,臣会妥善安排。」

两人一路交谈,不觉已行至天师府主殿三清殿前。萧砚整了整衣冠,神情变得庄重。

在后方赶上的张玄陵引导下,他步入供奉三清的殿内,亦是唤上李星云,于老子神像前郑重行香祭拜了一番。

祭拜完毕,萧砚在张玄陵与许幻的陪同下,大致游览了天师府几处重要场所,询问了道教典籍的保存与整理情况。

随后,在府内客堂,萧砚才正式对张子凡招抚楚地的功劳给予了肯定,并让其不必随驾回金陵,直接北上汴京去国子监深造,好好沉淀一番,磨一磨性子等等。

张子凡自是恭敬领命,叩谢天恩。

当夜,萧砚一行便驻跸于天师府特意整理出的客舍。

次日清晨,萧砚将几年前在娆疆李淳风的那座机关冢里得到的十二峒令牌交给李星云后,由天师府上下恭送至山门之外,便启程离开,向著金陵方向回返。

离开饶州一路北行,天气愈发寒冷。几日后,一场像模像样的雪终于落了下来,开始时是细密的雪籽,敲打在车顶上沙沙作响,渐渐便成了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将沿途的山峦、田野、屋舍都复上了一层松软的白。

待车驾离开江西,重返金陵地界时,已是初冬。

雪花稀疏,落在秦淮河尚未封冻的水面上,瞬间消融。两岸的亭台楼阁,黛瓦上积了薄薄一层素白,勾勒出清冷的轮廓。车马驶入金陵城门,街道上的行人裹紧了衣衫,行色匆匆。

萧砚提前下了诏书,免除任何迎驾的事,车驾遂直入宫城,在宫门内停下。钟小葵利落的跳下车辕,放下脚凳。萧砚率先下了马车,一股凛冽的寒气扑面而来,他深吸了一口,清凉沁入肺腑。

他刚按著腰带环顾四下,尚未及细看离别半载的宫苑景致,便闻一个矫揉造作的声音先传了过来。

「官家~」

循声望去,只见降臣穿著一身海棠红的宫装,外罩同色镶白狐毛斗篷,正从殿宇廊下快步走来,她身后还跟著千乌、巴戈、李存忍几人,更远处则是鱼幼姝、广目天、阳炎天等女,显然都是闻讯前来迎候的。

降臣带著一阵香风小跑到萧砚面前,然后很自然的伸出双手亲昵搂住了他的一条胳膊,仰起那张明媚的脸庞,桃花眼里漾著笑:「这数月不见,臣妾真是想死你了!」

她故意微微撅起唇,带著点娇嗔的意味,「一路上风雪兼程,定然辛苦了吧?哎呀呀,光是想想,就心疼死臣妾了——「

萧砚任由她挽著,另一只手很自然的接过身旁内侍赶忙递上的伞,举过两人头顶,遮住稀疏飘落的雪花。

萧砚低头看著降臣那副甜腻模样,也是好笑,偏偏他最吃这狐媚御姐这套,遂只能故意打断她道:「我听著,爱妃这嘴上是说想我想得紧。可我怎么记得,前几月有人跑去太原凑旱魃大婚的热闹,玩得乐不思蜀,连封信函都没见著?」

降臣被点破,脸上毫无愧色,反而将他的胳膊搂得更紧了些,身子也贴近了些:「哎呀,太原那边路途遥远,驿传不便嘛——再说,臣妾心里可是一直惦记著官家的,这不,一听说你快回来了,可是天天盼著呢。「

萧砚低笑一声,看向一边纷纷捂嘴笑的千乌等女,也不深究,目光转向刚从马车上下来的女帝。

降臣这才像是刚注意到似的,不过到底是松开了挽著萧砚胳膊的手,对著女帝方向敛衽一礼,「哦,皇后娘娘也在呢,一路辛苦了。「

女帝对降臣这套作态浑若未见,仅是淡然一笑,由广目天撑著另一把伞,仪态万方的自行向宫内走去,连眼波都未曾多给她一个。姬如雪与蚩梦紧随其后,蚩梦趁著降臣不注意,回头冲她小巧的皱了皱鼻子。

萧砚将这番小动作尽收眼底,心下莞尔,也不知这二人是何时结下的这般梁子,无奈摇了摇头,一边撑著伞与降臣并肩向内宫行走,一边向著千乌温声询问起述里朵孕期近况等家常琐事。

是夜,雪势渐歇。萧砚于宫中设下家宴,之后兴致忽起,便携诸妃离宫,前往金陵城内最高的观景胜处凤凰台。

台上早已布置妥当,四周悬挂著锦慢以挡寒风,当中设著巨大的炭盆,暖意融融。台上视野开阔,可俯瞰大半个金陵城,此刻半城灯火与遍地白雪交相辉映,别有一番瑰丽。

李明昭穿著厚厚的小锦袍,在铺著厚毯的地上蹒跚学步,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引得众人目光追随。李岱则安静地坐在乳母怀里,好奇的四下张望。

酒肴精致,气氛融洽。萧砚坐在主位,女帝紧挨其侧。几杯温酒下肚,驱散了最后一分寒意。他望著眼前灯火下言笑晏晏、各有千秋的妻妾,看著不远处嬉闹的稚子,只觉得人生圆满,莫过于此,心中唯有一片满足。

酒过数巡,女帝微微侧首,轻声对萧砚道:「此次南巡,历时半载,舟车劳顿,总算是功德圆满,安然归来了。」

萧砚闻言,很自然的伸出手,揽过女帝的肩头,让她轻轻靠在自己身侧。

「是啊,这大半年,走过吴越故地,看过闽海波涛,经行江西红土,踏过岭南烟瘴—幸得将士用命,臣工尽职,总算烽烟散尽,这万里江山,初步安定下来了。」

众人见帝后私语,渐渐安静下来,连玩闹的李明昭也被乳母轻声安抚住,依偎在旁。

萧砚顿了顿,目光变得深远,继续缓声道:「古语有云,打天下易,治天下难。如今,仗,总算是打完了;接下来——是该沉下心来,好好经营这来之不易的万里江山,为后世子孙,下一个稳固的根基,定下一些长久的规矩了。」

他说著,笑了笑,看了一眼正在玩闹的明昭与安静的阿岱,又道:「孩子们也渐渐长大了—·我们在金陵好生过完这个年,便启程回汴京吧。是时候,为这乱世彻底画上休止符,为一个新的煌煌盛世,揭开它的序幕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