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北上(1/2)
“有日本人经营了十几年,建立起来的相对完整的工业基础!奉天的兵工厂,鞍山的钢铁厂……那些都是我们未来建国……不,是建设我们新家园最宝贵的财富!”
“更重要的,”张合的声音带上了一丝激动,“那里有我们的三千万同胞!他们被奴役,被压迫,已经太久了!他们在日日夜夜盼望着我们去解放他们!”
“同志们,”张合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众人,“‘巨浪’计划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不仅仅是打败冈村宁次。而是要为我们根据地的未来,为这片土地的未来,奠定一个真正稳固的、可以自我发展的……根基!”
“这个根基,不在太行山,不在华北平原。它在东北!”
“所以,”张合做出了最终的抉择,“我们必须北上!”
“但是,”他再次强调,打消了周卫国即将出口的担忧,“我们不是去打一场我们打不起的全面战争。”
他拿起指挥杆,在长城以北,热河与辽西交界,那片广袤的山区和丘陵地带,画出了一个巨大的不规则的椭圆。
“我们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前进基地!”
“这里西连热河,东接辽西,南临长城,北靠燕山。地形复杂,易守攻。这里是关东军的‘南大门’,但同时,也是他们兵力相对薄弱的结合部。”
“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阜新煤矿等)。有可以屯垦的土地。更重要的,这里靠近我们刚刚打通的‘生命线’——正太铁路。”
“我要集中我们最精锐的兵力——‘凤凰’、‘铁流’、‘玄武’、‘海东青’……用一次雷霆万钧的闪电战,将这片区域从关东军的手里给我硬生生地剜出来!”
“在这里,建立起我们独立旅的……‘北方桥头堡’!”
“有了这个桥头堡。我们进可随时威胁奉天、新京;退可依托长城、燕山,与太行山互为犄角。”
“我们将彻底掌握战略的主动权!”
“我们将拥有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缓冲区!”
“我们将获得一片可以就近获取资源的‘北方粮仓’和‘工业基地’!”
“这才是我们‘巨浪’计划现阶段最现实,也最具战略价值的目标!”
张合的这番分析,如同一盏明灯,瞬间驱散了指挥部里所有的迷茫和争论。
周卫国也不再反对。他明白了。张合不是要去送死。而是要用一种更加高明,更加稳妥的方式,去撬动整个东北的……棋盘。
“旅长!我明白了!”周卫国第一个站了起来,敬礼,“‘老虎团’,愿为北伐先锋!”
“好!”张合重重地点头。
“这次行动,代号——‘北极星’!”
“北极星,是指引方向的星辰。”
“它将指引我们踏上那片我们从未踏足过的……土地!”
“它将指引我们去开启一个属于独立旅,属于这片土地的……”
“……新时代!”
“北极星”计划一旦确定,整个根据地这台刚刚经历了“巨浪”洗礼的战争机器,便再次以一种更加疯狂的效率运转起来。
这一次,是真正的“倾巢而出”。
李云龙这位根据地的“财神爷”,这一次是真的把“家底”都掏空了。
“正太铁路”二十四小时不停运转。一列列满载着士兵、武器、弹药、粮食、药品、甚至是被拆解开来的“铁牛”拖拉机和简易机床的火车,如同钢铁的洪流,日夜不息地向着北方集结。
“贸易总公司”则化身为了庞大的“前方后勤部”。无数的“松子”补给站,沿着预定的进攻路线,被悄然建立起来。这一次,他们运送的不再是小批量的特战物资。而是足以支撑数万大军进行一场持续数月战役的……海量储备。
赵刚则面临着他政委生涯中最严峻的考验。
主力部队倾巢北上。根据地内部必然空虚。如何维持稳定?如何防止冈村宁次的“绝对防御”变成“趁虚而入”?
“发动人民。”张合只给了他四个字。
赵刚明白了。
一场规模空前的“全民皆兵”运动,在整个根据地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所有的民兵、自卫队、甚至是刚刚放下锄头的农民,都被组织了起来。兵工厂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是最简单的“土地雷”、“手榴弹”和经过改良的“太行造”步枪。
“我们没有主力部队了。”赵刚站在动员大会的讲台上,声音响彻云霄,“但是!我们有一千万不愿再做亡国奴的父老乡亲!”
“鬼子敢踏进我们根据地一步!我们就让他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而在军事层面。
“北极星”计划的核心打击力量,被分成了三个主攻集群。
东路军:由楚云飞亲自指挥。核心是武装到牙齿的“凤凰”特战旅,和刚刚完成“屠龙”首秀的“野牛”突击炮营。他们的任务,是如同一把最锋利的“手术刀”,穿插迂回,直取目标区域的“心脏”——阜新煤矿,和其周边的几个关键的交通枢纽。
中路军:由周卫国指挥。核心是兵强马壮的“老虎团”,和经过保定之战洗礼,补充了大量“反正”伪军(经过严格甄别和整训)的另外两个主力步兵团。以及作为攻坚主力的“铁流”坦克部队。他们的任务,是正面平推。吸引和牵制关东军在热河地区的主力,为东路军的穿插创造条件。
西路军:由马占山指挥。是的,就是那个曾经的“野马”。在见识了独立旅的真正实力和张合的胸襟之后。他已经彻底脱胎换骨,成为了张合麾下一员忠心耿耿的悍将。他将率领他的老部队(现已改编为独立旅第五团),和根据地的几个地方独立团,组成疑兵。从内蒙方向出击,袭扰关东军的侧翼,制造多点开花的假象,进一步分散敌人的注意力。
而天空之中。
凌峰和他那刚刚组建的第一个“海东青”飞行中队(共计六架“海东青一型”),将承担起侦察、通讯、以及关键时刻的“定点清除”任务。他们是整个“北极星”计划的……“眼睛”。
……
集结用了半个月。动员用了半个月。
一个月后。当华北平原迎来初夏的第一场透雨时。
“北极星”的号角,终于吹响。
三路大军,超过五万人的兵力,如同三支离弦的利箭,在夜色的掩护下,跨过了那道象征着两个世界的……长城。
目标,直指关东军的“南大门”!
……
新京,关东军总司令部。
石原莞尔正对着沙盘,推演着他那经过“白狼山之耻”后,痛定思痛,重新制定的“升级版”的“风神”计划。
他已经从本土申请到了更多的航空兵,和最新的“一式”中型坦克。
他准备在秋收之后,对太行山发动一次真正的“地毯式”的毁灭攻击。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沉思。
“报告!司令官阁下!”作战参谋脸色惨白,声音都在发抖,“热……热河,急电!”
“八路军……八路军主力突……突破长城了!!”
“纳尼?!”石原莞尔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多少人?哪个方向?”
“不……不清楚!”参谋快要哭了,“东、中、西……三个方向,同时出现大规模敌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