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移风易俗(1/2)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眨眼便至乾盛十一年的除夕了,哈密城内外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贴上了春联,就连树上都挂上了灯笼和彩旗,市集上都是从关内蜂拥而至的商贩,所贩卖的商品五花八门,其中大部份都是应节的食品和日常用品,乍眼一看,还以为到了大晋国内的某座城池呢。
原来这正是贾环“移风易俗”的计划之一,这几个月时间,贾环不仅下令新开设了五间学堂,还重建了两间当初被拜瓦捣毁的佛寺。
话说佛教原是哈密地区最主要的宗教,直到六年前拜瓦政变上位,展开了灭佛行动,哈密地区的百姓才被强迫改信伊斯兰教,而不愿改变信仰的佛教徒要么被杀害,要么逃到关内投奔大晋。
如今贾环重建佛寺,又派人到关内邀请当年逃入关的寺僧回来主持,这些寺僧可以重回故寺,自然都十分高兴,再加上贾环还提供优厚的待遇,于是这些寺僧立即便打包成行,欢天喜地回到了哈密,而随着寺僧的回归,也带来了一大批信众,充实了哈密本地的人口。
除此之外,贾环还下令修建道观,如此一来,释、道三家并举,相信十年八年之后,哈密地区将会是另一番景象了。
如今趁着春节临近,贾环还从公中拿出钱银来装点全城,以便潜移默化地影响本地的风俗,当然,刚开始时,本地人肯定有所抵触,但时间一长,效果自然就慢慢出来了。
另外,贾环这几个月还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清点人口和丈量土地,编造鱼鳞图册和户口本,重新划分牧场和耕地,各个部落按照人口多少划分,而且规定每年纳税多少,颇有点摊丁入亩的味道。
如果是以前,贾环胆敢这么做,这些本地部落肯定会造反,但是如今贾环干净利索地把吐鲁番给干服了,哈密城外杀得尸横遍野,慑于此等威势,这些本地人哪里还敢反抗,只能俯首贴耳地接受,甚至为了获得税收减免,主动把部落中适龄的儿童送进学堂里接受教育。
这个世界便是如此,拳头大就是硬道理,特别是这些游牧民族,本身就崇尚丛林法则,只敬畏强者,贾环灭了拜瓦,干败吐鲁番,他就是说一不二的老大,所以他的所有改革都得到了顺利推行。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大晋的地方卫所军,兵员都是5600人,所以这段时间,贾环都在扩充兵员,大部份是从关内招募的,本地人若有意加入,他也照样敢吸收,并按标准配给田地和牧场。
尽管哈密离关内遥远,但是待遇优厚,而吐鲁番如今又臣服了,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所以还是有不少人乐意来哈密定居的,短短数月间,哈密的人口便增加了数千人。
当然,这也有贾环兴建驿城的功劳,古往今来,建筑业都是最能带动就业和经济的,贾环这上百万银子砸下去,效果可谓是立杆见影。从嘉峪关到哈密这一路,原本都是人烟稀少的戈壁荒野,现在好了,即便是寒冷的冬季也商旅络绎不绝,重现大唐盛世之景。
言归正传,且说这一日是除夕,贾环处理完公务便往哈密王宫去,准备和钗黛一起吃团年饭、守岁。
这时的哈密王宫已经被装扮一新,处处都是中式风格的春联和花灯。
当贾环来到钗黛的住处时,诸女正围在一起剪窗花,桌上的花瓶里还供了一枝腊梅和红梅,两种颜色交相辉映,煞是好看,不用猜,这肯定是林黛玉的杰作了,别人可弄不出这种意境的插花。
“好俊的梅花,哪里来的?我记得此地并不种植梅花。”贾环走近花瓶细嗅,一边赞不绝口。
莺儿笑嘻嘻地道:“此地虽然不种植梅花,但是市集上有,只要肯花银子,就连娇贵的海棠和桃花,那些商贩也能给你从关内弄来。”
贾环笑道:“果然有钱能使磨推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